|
![]() |
|
***************************
認識一位作家,除了多閱讀其作品,從文字上了解他們,還有何種途徑?今日(七月二日)開幕的第五屆香港文學節的專題展覽「香港作家風采」,為讀者帶來視覺新感受,透過展覽的畫像、名作家的手稿、背景及作品介紹,讓觀眾可以進一步認識馳名作家如小思、金庸、劉以鬯、張愛玲、阿濃、西西、亦舒、崑南及董橋等的文學世界。
文學藝術對很多人來說只是文字和閱讀,甚至感到沉悶,有否想過文學與表演、電影等結合後,即成為創意盎然的作品。互聯網可能令年青人減少閱讀時間,另一方面,它又否替文學創造一個新機會?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再次合辦的「第五屆香港文學節」,於今日(七月二日)起至十八日一連十七天,推出超過30項精彩活潑、雅俗共賞的節目,由大型專題展覽、研討會、交流會、文學講座、與創作人對話,到融合文學與不同藝術的「藝萃」、以至銀幕上重溫經典文學作品的文學電影,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學活動,推動本港文學風氣。
康文署署長王倩儀於開幕時指出,今屆的主題為「文學新視野」,從不同角度剖析及展示香港文學。
她說:「香港文學在中西文化薈萃環境下扎根成長,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和媒體,充滿生命力和時代感,亦展現了豐富的素材和濃烈的香港本土特色。我們希望藉著不同類型的文學節活動,鼓勵大家積極探討香港文學在新時代下的意義和功能,並為其發展路向重新定位,共同開拓文學新視野。」
藝發局主席陳達文則指出互聯網為文學製造了新機會,讓新進的作家可以極低成本發表作品,與讀者建立互動關係,擴大讀者群。此外,亦可以利用年青人對不同媒體的興趣,以不同媒體展示文學作品的可愛處,令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愛上文學,發掘文字的樂趣。
王倩儀及陳達文亦同時為三項文學節前奏比賽──「自由寫意」徵文比賽、「詩情畫意」明信片設計比賽及文學作品演繹比賽,進行頒獎。「文學作品演繹比賽」的小學組及中學組冠軍,分別為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的李嘉穎及漢華中學的學生,他們即場將得獎文學作品《我來自北京》及《山水之間》演繹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
今屆文學節的焦點活動──「香港作家風采」專題展覽,由即日至十八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展出名畫家江啟明筆下160多位香港名作家的面貌及風采,並有多位作家的珍貴的手稿及書刊如《中國學生周報》、《大姆指半月刊》等。展品中不可錯過的是著名作家劉以鬯珍藏的一枚郵票,這枚小小的郵票上下倒錯,為他帶來時空倒錯的靈感,因而引發了他創作著名小說《對倒》。
展覽共分八個展區,由融合中西文化的創作風格、南來作家、文社潮、文藝刊物、邁向多媒體、教學相長、培育小讀者以至發掘新作家,以不同角度涵蓋香港文學。在不同的區域,市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香港作家的足跡,包括劉以鬯、董橋、林行止、徐訏、卜少夫、曹聚仁、岑逸飛、古蒼梧、鍾國強、崑南、胡菊人、李怡、張愛玲、胡金銓、杜國威、小思、劉紹銘、周兆祥、黃慶雲、阿濃、潘明珠、王良和及陶傑等名家,從而加深對香港文學發展的認識。
中港兩地享負盛名的作家陳丹燕及王安憶,及本地作家、學者黃碧雲、劉紹銘、李怡、文潔華、黃子程、阿濃、鄭培凱、黃子平、潘步釗及顏純u等,將於周六、日(七月三及四日)雲集香港中央圖書館,透過「研討會」與讀者分享他們對「教育與人生理念」、「社會現實與關懷」及「文學藝術與生活」的精闢見解。
文學節更有多項與講者互動交流的節目,「文學講座」邀請不同類型的著名作家,與讀者輕輕鬆鬆暢談寫作心得和文學教育;「與創作人對話」讓讀者一睹作家風采,與著名學者、劇作家、演員及作家真情對話;以及由翻譯專家及學者分享翻譯文學心得的「翻譯坊」;由不同民間團體策劃的「交流會」,內容豐富,包括探討副刊與文化教育的關係,由多位詩人以不同形式演繹新詩朗誦,和以不同藝術媒體介紹文學;以及由香港電台及香港教育學院合辦的「青年文學創作營」,讓青少年在野外輕鬆環境下,分享文學創作的樂趣。
文學與電影,歌、舞、劇、樂結合的效果會是怎樣?多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包括張愛玲編劇、尤敏主演的「小兒女」;巴金原著、夏夢主演的「故園春夢」;鄭慧原著、紫羅蓮及吳楚帆主演的「黛綠年華」;以及曹禺原著、李晨風導演、梅綺及張瑛主演的《日出》將於七月十及十一日在香港太空館放映。門票現於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票價30元,並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購票熱線: 二七三四 九○○九。
一連串令觀眾耳目一新,結合文學與戲劇、音樂、舞蹈及粵劇的「藝萃」,包括由潘明珠、潘金英兒童文學新作改編而成的《超級哥哥》、張珮華的小說《粉紅愛情甲蟲窩》、還珠樓主名作《岳飛傳》、民間作品《詩經》、經典粵劇折子戲《十八相送》及《趙子龍催歸》,將於今日至七月十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演出。
除電影放映及文學創作營外,所有活動均是免費入場。有關節目的活動詳情,可參閱於各香港公共圖書館、康文署文化場地及藝發局辦事處備取的節目小冊子或瀏覽文學節網站www.hklf.org.hk。查詢電話:二九二一 二六四八(康文署)/二八二○ 一○一七(藝發局)。
完
二○○四年七月二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