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十題:中學會考評核方法

**************

  以下為今日(五月十九日)立法會會議上,何鍾泰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將改革中學會考的中、英文科考試的評核方法。改革內容包括取消「常模參照」(俗稱「拉曲線」)評分方法,並以只反映考生本身在有關科目的學術水平的升降及不能比較考生之間成績的「水平參照」評分方法取代、中文科增設口試及聆聽測驗和取消考核範文,以及增加考生校內成績在有關會考科目成績所佔的比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哪些國家採用「水平參照」評分方法,以及被該方法評核的考生如何得知本身在與其他考生比較時所達到的學術水平;

(二)在取消考核範文後,當局如何確保學生對現代和古代經典文學作品有所認識;及

(三)鑒於學校之間的學生表現水平有所差異,考評局在實施上述增加校內成績比重措施時,如何確保這些成績可反映學校考生的學術水平;以及該措施會否應用於自修考生;若會,應用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本港擬用水平參照方法評核考生成績,這類評核方法已在多個國家或地區實行。舉例來說,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由二○○一年起,已採用這類方法為第十二班學生的高級學校証書(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成績評級;其他如國際文憑課程、美國的全國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以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學生基礎能力國際研究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等,也採用水平參照的評核方法。

  是項本港正考慮採用的評核方法,亦能提供每名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的成績,所提供資料不會少於現行方法。我們仍會採用現時的方法評卷,並且進行校本評核。採用水平參照方法還可提供更多資料,主要是學生的成績報告將附有說明,闡述學生所取得某等級/水平的成績,即代表該學生的表現為何。這類說明可讓學生、家長、教師、學校、教育機構及僱主更明確地知道學生的學識及能力。

(二) 由二○○二年起,中學一年級開始實施新修訂的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新課程已不設指定的範文,而是開放學習材料。因此,由二○○七年起,中學會考的中國語文科也取消考問指定的範文。

  新修訂課程已指明:

  *中國語文課程的宗旨之一是要讓學生「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文學」是中國語文的九個學習範疇之一,其學習目標在於「培養審美的情趣、態度和能力」;

  *在中國語文課程的建議學習重點中,包括要求學生「認識文學名家名作」及「增進淺易文言閱讀理解能力」等。

  要達到以上各項目的,學生必須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中學習,而這些作品大多是古今經典篇章。換句話說,學生會學到古今經典作品方面的知識,不論這些作品是範文與否。此外,讓教師靈活選用符合上述宗旨、目標和重點的學習材料,對學生來說,得益更大。我們須設法確保教師依循既定的發展方向選用學習材料,這點至為重要。為此,我們致力進行以下工作:

  *強調學習材料的選取原則必須是「具典範性」及「以文學作品為主」;

  *在評審教科書時,要求出版商按照以上原則選取學習材料;

  *向學校提供600篇參考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古今經典作品,而以往課程所選讀的優秀範文也大多收羅在內;

  *與負責編寫公開考試試卷的考評局緊密合作,確保課程與評核工作緊密銜接。

(三) 考評局已採取特別措施,以確保學校根據相同標準進行校本評核。這些措施包括向學校發出校本評核指引,以及採用不同的方法去調整各校的校本評核分數(例如以統計學方法加以調校、抽樣查核,以及到訪學校等)。此外,考評局已在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部分科目納入校本評核方式,比重各有不同,在這方面的工作累積了一些經驗。

  由於自修生沒有校本評核成績,所以考評局正考慮為參加二○○七年中學會考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科的自修生作一些特別安排。初步建議是按比例調整其他考試答卷的分數,以得出一個科目的總分。同樣的方法,會由二○○五年的中學會考開始,應用於綜合人文科考試,並由二○○六年開始,應用於歷史科及中國歷史科。

二○○四年五月十九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