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十三題:學童自殺

************

以下是馮檢基議員今日(十二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本港學童自殺的問題,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按就讀年級劃分,過去五年,每年企圖自殺及自殺身亡的學童數目分別為何;及

(二) 有否措施和方法識別有自殺傾向的學童和協助他們打消自殺念頭;若有,這些措施和方法的詳情和成效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一) 根據各學校向教育統籌局匯報的資料,在一九九八╱九九至二○○二╱○三這五個學年,涉及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學生人數(數字互不重疊)載於下文表一及表二

(二) 要解決學童自殺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齊心協力。在壎芮盓Q及食物局領導的工作小組帶領下,我們採取了跨專業和跨界別的多管齊下策略,包括:

(i) 加大家對問題的了解;

(ii) 提供各類預防、支援和補救措施,以便及早識別有自殺傾向的學生、適時介入和進行有效的支援工作;

(iii) 推行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

(iv) 加強對前線專業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培訓。

現將應用於不同機構的各項措施和方法摘錄如下︰

(1) 學校

(一) 為了及早識別學童自殺的風險,全港學校均獲得下列工具,以便教師對情緒可能受困擾和萌生自殺念頭的學生提高警覺︰

*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編製的《評估青少年自殺危險清單》(二○○三年),備有網上版;

* 用以評估學童情感和社交表現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APASO 2002);及

* 由前教育署編寫的《預防及處理學童自殺問題輔導教材套》(一九九七年)

此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兒童精神科小組亦為學校教師和社會工作者(社工)提供培訓,教導他們留意和評估有自殺風險的兒童。有自殺風險的學童會得到各種形式的支援。有關部門和機構除提供輔導和情緒方面的支援外,亦會動員家庭和學校施以援手,以及在適當情況下安排跨專業支援(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等)、緊急精神科輔導和入院治療等服務。

(二) 其他可緩解學童自殺風險因素和鞏固防範因素的措施包括︰

* 每間學校至少有一名負責學生輔導工作的專業人員(在中學為學校社工,在小學則為學生輔導人員),為學生提供支援服務,以及評估是否需要心理學家及/或精神科醫生作臨床介入;

* 推行“成長的天空”計劃,以便及早識別中一學生的發展需要,並通過特訂的成長輔助訓練,照顧學生的需要;

* 加強駐校教育心理學家的服務,使服務在二○○三至○四年度擴展至四十五間小學(到了二○○七至○八年度會增至二百間小學);

* 在小學推行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並在中學加設綜合人文科的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其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

* 定期為教師舉辦有關加強學生自尊自信和幫助他們應付壓力的培訓課程、製作家長教育培訓套件,以及舉辦家長教育工作者培訓課程。

(2) 醫護機構

(一) 壎芵p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醫療和護理人員會與所有使用這項服務的學生會面,識別他們的健康問題。此外,這些中心會向中學生進行一項經測試證明適用於本地的健康評估問卷調查,其中包括有關自殺的具體問題。通過會面和問卷調查,醫護人員會識別出有自殺風險的學生。同時,根據自殺風險的高低,學生會獲轉介給臨床心理學家、學校社工、社會福利署(社署)、自殺危機處理中心或其他非政府機構、醫管局的兒童精神科小組及/或急症室,以便進一步評估和跟進。

(二) 壎芵p中央健康教育組已在其網站“健康地帶”上載一份有關預防自殺的資料便覽。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的健康教育熱線也有一段關於青少年抑鬱問題的錄音。由於精神病是導致自殺的風險因素,醫管局正推行“思覺失調”服務計劃(包括檢驗服務和公眾教育),務求盡早識別和治療患上精神病的青少年。

(3) 福利機構

(一) 社署和非政府機構為情緒受困擾或有自殺風險的人士提供各類服務,包括:

* 由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營辦的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向有高度╱中度自殺風險的人士提供二十四小時的危機介入服務;

* 由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營辦的生命教育中心,加強公眾教育工作和推廣積極的生命價值觀,並特別以青少年和學生為對象;

* 由香港明愛營辦的向晴軒,為受困擾而亟需援助的個人╱家庭提供短期避靜的地方和危機支援服務;

* 由香港青年協會營辦的“關心一線”,為遇到情緒和其他問題的青少年提供熱線電話服務;

* 社署向前線社工提供重點培訓,而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則進行有關的研究工作。

(二) 為青少年提供的核心福利服務,對支援面對危機的青少年也起著重要作用。提供有關服務的單位包括一百三十一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三十四間兒童及青年中心、十六支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等。這些服務單位為青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預防、支援和補救性服務,包括識別青少年的發展需要,以及幫助他們克服情緒困擾或自殺風險等危機。

在過去三個學年,有自殺傾向而需學校轉介接受教育統籌局教育心理學家服務的個案共有七十八宗;這些個案經過專業介入後,最終都沒有發生自殺身亡事件。同期,壎芵p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共發現五百零七名有自殺念頭或曾企圖自殺的學童,發現自殺風險的比率(即被發現有自殺風險的學童所佔比例)為百分之零點三至百分之零點四。根據現有的資料,這些學童經轉介和介入後,亦沒有發生自殺身亡的事件。此外,在適當的情況下,有關方面會對若干試驗計劃(如自殺危機處理中心)的成效進行評估研究。

另外,不少文獻顯示傳媒在預防自殺(例如仿效他人的自殺行為),尤其預防青少年自殺方面,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世界壎芠梒摒偃纗D自殺事件的手法訂立了指引,政府亦曾向傳媒介紹這套指引及鼓勵他們採用。在二○○二年,教育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以及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的成員曾發表聲明,指出傳媒有必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報道自殺事件。

二○○三年十二月三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