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四題:七一大遊行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今日(十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麥國風議員的提問所作的答覆:(只有中文)

問題:

  上月十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在接見一個港人訪問團時表示,他認為7月1日的遊行「是『壞事』,但也可以變成『好事』」。亦有眾多公眾評論指這次有50萬人參加的遊行引發了一場管治危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研究徐先生所說的「壞事」和「好事」是甚麼意思;

(二) 政府在這次「管治危機」中汲取了甚麼教訓;有否評估政府的施政如何可以更好和更準確地掌握民意,以免再次觸發大規模的遊行活動;及

(三) 鑑於當局表示行政長官及各主要官員會透過定期會晤,加強與本會議員、民間組織及宗教團體等溝通,具體的做法將會如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七一大遊行」,源自多個因素,誘發點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的疑慮及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對特區政府來說,「七一大遊行」對政府的施政方式和思維,帶來了很多重大的啟示。

  正如我於上星期在本會動議辯論總結政府回應時指出,我們從《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過程以及七一遊行,意識到不管政府認為政策有多正確、有多必要,也不能以「理所當然」的態度期望市民接受。誠如行政長官向公眾表明,政府以為已聽到市民心聲的做法其實未足夠。我們必須以更開明的心態,多聆聽不同的意見;我們必須以更謙遜的態度,解釋政府政策。香港社會越來越重視開放、自由、及包容,政府的施政必須堅守這些原則。只有作出這樣的改進,才是一個與時並進的政府。我們務必言行一致,務實前進,以市民的利益和香港的整體利益為依歸,服務社會,盡量滿足公眾的訴求。

  行政長官已公開表明會定期與各政黨、各主要界別、傳媒及輿論領袖等進行會晤,並會透過不同的方式,保持與市民的緊密接觸。行政長官亦要求各政策局,積極開放議政渠道,為眾多的諮詢及法定委員會及機構,注入更多具專業知識及有心人士,對政府的施政作出貢獻。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