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對追求情趣及多姿多采生活的人士來說,會喜見逐漸愈來愈多本港食肆打破傳統框框,配合周圍環境,將部份餐桌移放戶外,讓客人可以一邊用膳,一邊享受戶外景色的新飲食文化趨勢,並藉此為街道景觀平添雅趣增加吸引遊客的賣點。
容許食肆將用膳設施擴展至戶外,固然可以吸引食客光顧,但若管理不善,亦可引起一連串問題,可謂有其利亦有其弊。西貢民政事務專員丘世仁深明此道,在回顧他在過去數年來為西貢海傍一帶食肆推廣露天用膳的飲食文化及將有關活動運作納入正軌所付出的努力時,至今還津津樂道。
他記得早年眼見西貢海傍街一帶,有數間食肆在未經准許的情況下,悄悄地在傍晚將桌椅擺到食肆外圍露天地方以招徠食客,雖然深受食客歡迎,但亦帶來不少管理問題。
丘世仁說:「他們的生意愈做愈大,在一九九九年一次西貢地區管理委員會會議上,我首次提出要將此類食肆擴展到戶外的情形加以規管,在鼓勵他們適當地利用食肆外圍地方,公平、有序地擴展業務之餘,亦要顧及環境壎糽M公眾安全。」
四年過去,丘世仁樂見有關的措施取得成效,適逢政府去年推動本土經濟發展,加上政府有關部門及西貢地區團體群策群力,懂得因勢利導,該區的食肆設置露天座位的戶外進餐飲食文化,發展如雨後春筍,成為該區重要的旅遊賣點。
丘世仁對這種飲食文化趨勢感到欣喜:「食肆有秩序地加添露天座位供客人進餐,是日趨流行的風氣,為西貢街道增添生氣和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到西貢旅遊,人流多了,食肆和其他店鋪生意亦好了,明顯地對區內的經濟有很大幫助,亦造就更多就業機會。」
回想當年提出建議之初,丘世仁在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和西貢區飲食協會主席邱全鼎力支持下,展開游說工作,與相關部門研究規管措施的細節,並與業界加強溝通,痛陳利弊,獲得業界的充分合作,達致雙贏的成果。
他特別提到食物環境壎芵p(食環署)的積極配合,簡化以往食肆申請牌照的程序,設「一站式」服務,特別委派一名專責職員統籌處理食肆將營業範圍擴展用戶外的申請,經營者毋須為牌照事宜而奔走於各部門之間。
食環署西貢區環境壎芩`監譚志偉說:「我們十分樂意配合加快審批工作,需要時更會安排有關部門及團體舉行會議,一同解決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擺放座位之後,會否阻塞緊急車輛通道、會否對行人構成不便、有關食肆的戶外經營是否配合附近的環境及會否對居民造成滋擾等,都是我們要考慮範圍。」
譚志偉強調部門加快審批之餘,對那些未經批准就在戶外加設座位的食肆絕不容忍,違規者亦會受到檢控,屢犯者更可能會被吊銷食肆牌照。
他透露,食環署為配合刺激本土經濟而提供「一站式」服務,處理食肆有關設置露天座位的申請,截至今年八月底已批准了六十四宗,其中西貢區二十宗,赤柱七宗,其餘三十七宗則分別來自全港十六個地區,九十六宗申請正在審批當中。
丘世仁提及去年七月在西貢推出為期六個月的食肆設置露天座位試驗計劃時指出:「這個試驗計劃可說是規管措施將食肆設置露天座位規範化從而納入正軌的試金石。為配合計劃,西貢民政處特別在海傍街進行了一系列環境改善工程,除了重鋪路面,我們更修建了一座別具特色『海鮮街』牌樓,除收聚焦的作用,亦令街道景觀更添雅趣。」
「無論從期間參與計劃的食肆生意大增,營業額增長達成半至五成,或從公共壎糽M安全的角度來看,該計劃無可置疑是相當成功。」
對區內飲食業運作瞭如指掌的西貢區飲食協會主席邱全表示,食肆負責人大都認為食環署審批申請的效率很高。他說:「加設露天座位後,食肆生意比以前好了。有些經營者甚至建議食環署人員增加定期巡查和突擊巡查,防止已領牌的食肆將座位擺放在轄准範圍以外,阻礙行人路和緊急通道,可見大家都十分支持規管措施及表現出積極自律精神。」
邱全認為增加巡查,加重罰款,甚至吊銷屢次違例者的牌照,有助確保公共環境壎矷C
對近年積極推動西貢區的旅遊業發展的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來說,他認同食肆加設露天座位有其吸引力,是推動本土旅遊的其中一個賣點。
不過,他認為西貢吸引人的地方不限於海鮮美食:「區內其實還有很多歷史古蹟,讓遊人尋幽探勝。例如位於滘西洲已有過百年歷史的洪聖古廟,在二○○一年更獲聯合國科文組頒發的『亞太區二千年文物古蹟保護獎』。此外,西貢半島更得天獨厚,以優美的自然環境見稱,單是郊野公園已擁有兩個,無論在康樂、體育,或提供消閑設施方面,均色色俱備。這些都是我們西貢區值得遊玩的地方。遊覽西貢各處之後,再在戶外享用一頓美食,誠為一大快事。」
吳仕福認為香港各地區都各自有特色及引人入勝之處,而西貢食肆設置露天座位的措施相當成功,經驗可堪其他地區借鏡。
食肆設置露天座位試驗計劃由旅遊事務署聯同食環署、民政事務處和有關部門所推行,以西貢和赤柱兩區為試點,政府在檢討過有關推行情況及細節後,結果顯示計劃深受本地市民和遊客歡迎。
完
二○○三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