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銀幕街因何命名?
早期的電影在何處取景?哪一所學校早已成為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拍攝對象?
香港第一間華資戲院又是哪一間?
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1893-1953)是香港電影與戲劇事業的開拓者、中國電影改革的先驅人物,畢生致力於以電影啟導民智,發揚文化與藝術。今年是他的誕生一百一十周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籌辦了「黎民偉的足跡--誕生百十周年紀念」,於九月至十一月期間舉行一連串電影放映、展覽、出版、導賞及講座活動,讓觀眾從不同角度追溯這位電影先驅對香港及中國電影的重大貢獻。此節目亦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二○○三年「中國傳奇」藝術節節目之一。
集製、編、導、攝、演於一身的黎民偉出生於日本橫濱,在香港成長、就讀皇仁及聖保羅書院。他將每天午餐費省兩仙,兩年儲得十二元購得他第一部攝影機,中、上環一帶便成為他拍攝活動的場景。他是香港首間電影廠「民新」的創辦人和「上海聯華」公司始創人之一,首間製片廠位於大坑,銀幕街因而命名,他又與兄長們建立了香港第一間華資戲院新世界戲院。
由於在港拍攝影片受阻,黎氏遂移師往廣州西關拍攝香港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一九二五年將製作基地遷往上海,積極拍攝高水準的國語片。他製作認真,全盛時期曾有七個製片廠,積極發掘和訓練電影人材。
透過追蹤黎民偉的足跡,或可了解早期電影製作的情況和當時的社會面貌。「黎民偉的足跡」展覽以多媒體形式,展示黎氏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成長和開拓香港及中國電影事業、文化的歷程;同時播放黎氏曾參與攝製的電影片段和親友、工作夥伴及電影研究學者的訪問。展覽於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九日在資料館展覽廳舉行,免費入場。
欲實地考察黎氏電影的足跡,可參加九月二十七日及二十八日,資料館與中英劇團合辦的「黎民偉在香港的足跡」導賞活動,於資料館參觀展覽後,乘專車穿梭中、上環、天后及跑馬地一帶,重遊黎氏當年在港活動的地方,並觀看中英劇團將在二○○三年「中國傳奇」藝術節中演出的《香港電影第一Take--黎民偉•開麥拉!》的排練。導賞以粵語進行,全程約四個半小時,費用三十元,報名詳情可致電二五二一 六六二八。
黎氏後人黎錫更精心整理及校訂了《黎民偉日記》(新增版),由廿世紀初到五十年代初,精要地紀錄了黎氏及其家人從事電影的過程與家事、國事,是有關中國近代史與電影史的重要文獻。中、英對照,售價二十八元,九月中起於香港電影資料館發售。
是次展映四部黎氏主導製作的紀錄片及劇情片,於十月三日至五日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包括黎氏親自拍攝、剪輯的《勳業千秋》(1941)二○○三年新修版、《淞滬抗戰紀實》(1937)、民新公司鉅製《西廂記》(1927)、聯華公司出品《戀愛與義務》(1931),及關於黎民偉一生的紀錄片《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2001)。
黎民偉是拍攝紀錄片的先鋒。《勳業千秋》(又名《建國史的一頁》)紀錄了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情況。今次上映新修拷貝雖是剩下的34分鐘片段,但一些鏡頭已換上新近尋獲的較佳質素影像。同場放映的戰地新聞片《淞滬抗戰紀實》(26分鐘)則紀錄了日本侵華的戰況災情。兩片拷貝均由黎錫尋回,是中國近代史的珍貴影像資料。
黎民偉傾力之作《西廂記》是影史上最早的一部,亦是現存黎氏參與的最早劇情片。於江南一帶取景,文戲武場都生動緊湊。片中更首次嘗試天馬行空特技攝影,是結合了中國文學與特技的一個新嘗試,為電影感與實驗性的早期默片名作。
由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是黎氏於聯華成立初期主力製作之一,從中可見上海三十年代初中上階層的生活面貌。此片散失後直至九十年代初才在中美洲烏拉圭尋回,拷貝相當完好。十月四日《西廂記》及十月五日《戀愛與義務》放映前由中英劇團演出《香港電影第一Take--黎民偉•開麥拉!》部份片段,而兩部影片均由陸偉樑與黃仁逵現場伴奏。
通過大量圖片、資料與訪問,電影《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重構了黎氏從廿世紀初香港至抗戰到五十年代的曲折道路,見證著黎氏成為中國/香港電影之父與個人家庭的慈父的艱苦過程。本片曾於二○○一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及多個國際電影節上公映。
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票價三十元,另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訂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gov.hk。
此外,三場免費講座將於九月至十月期間舉行。首場講座「黎民偉:人•時代•電影」在九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於尖沙咀星光行三樓商務印書館舉行,由羅卡主講,黎錫擔任嘉賓,香港商務印書館協辦。
與中英劇團合辦的兩場講座於十月在資料館展覽廳舉行。十月十一日(星期六)的「黎民偉在影與劇之間」,由浸會大學助理教授盧偉力博士主持,邀請中文大學翻譯系高級講師方梓勳博士及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講述話劇在香港和內地的發展的情況,與及黎氏及其同代戲劇工作者的關係。而十月十九日(星期日)的「黎民偉在香港與中國之間」,香港影史研究者周承人、李以莊及余慕雲,分別講述黎氏家族成員在香港及內地從事電影的貢獻,以及聯華公司在香港與上海兩地之間的發展與互動關係。
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www.lcsd.gov.hk/fp。
完
二○○三年九月八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