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江華議員的提問和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遏止跨境販運毒品活動,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三年,每年檢獲的每類毒品按其來源地分類後的數量;
(二) 毒販採用哪些新手法進行跨境販運毒品活動;
(三) 執法部門在打擊跨境販運毒品的工作方面遇到甚麼困難;及
(四) 有否制訂進一步遏止跨境販運毒品活動的具體措施?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過去三年,香港警務處及香港海關每年檢獲的主要毒品數量按毒品種類見附表。
有關毒品的來源,海洛英主要源自「金三角」;經陸路、空運或水路偷運來港。草本大麻源自柬埔寨,大部份經水路或以空運方式經泰國運入香港;可卡因則是從空運途徑由歐洲或南美洲地區偷運來港。
甲基安非他明(俗稱「冰」)及氯胺酮主要由內地從陸路邊界管制站偷運來港。亞甲二氧甲基安非他明(搖頭丸)則通常源自歐洲經空運或自內地從陸路邊界管制站偷運本港。
(二) 毒販在進行跨境販運毒品時,最普遍的手法,仍是把毒品偽裝為無害的物品,例如茶罐或盛載香煙或洋酒的紙盒內、體腔藏毒及利用跨境車輛的暗格。
毒販不斷變換走私路線和以化整為零的方法(以少量而頻密方式偷運毒品)逃避執法行動。最近,發現有些毒販改變毒品的正常形態,將之收藏在表面上無害的容器中,才偷運入境。例如甲基安非他明通常為晶狀的液體,被檢獲時為液體狀。
(三) 香港已不再是有組織轉運毒品的中心,絕大部份偷運來港的藥物,都是供應本港市場使用。其實自二零零零年十一月起,美國政府已從「主要毒品轉運中心」名單上剔除香港,藉以表揚特區政府致力防止香港成為毒品轉運站的大量工作。
正如其他國際貿易及運輸中心,香港未能免受販運毒品活動的風險。除販毒集團新穎及精密的偷運毒品方法外,香港與內地近年日趨頻繁的交通及旅客流量,對執法人員在打擊販毒活動上成為一項新挑戰。
(四) 香港積極參與國際性打擊毒品罪行活動。保安局禁毒處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參加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的會議,藉以監察國際毒品供求情況及與世界各國制定禁毒政策的官員交流意見及經驗。香港警方的毒品調查科亦與為所有執法機構提供世界聯絡渠道的國際刑警組織保持密切聯繫。身為世界海關組織的成員之一,香港海關亦與其他海外對口單位建立完善合作關係。
在打擊跨國罪行包括販毒活動的雙邊合作,香港已與14個國家簽訂相互法律協助條約。此外,有些協定亦在商談中。香港亦與13個國家簽訂移交逃犯的協定。為加強雙邊合作,香港亦與海外司法管轄區分攤因販毒活動而被沒收的犯罪所得資產,過去曾與美國及澳洲分攤販毒沒收的款項。
為有效地打擊內地和香港的販毒活動,保安局禁毒處與公安部禁毒局經常保持緊密聯繫,以協調雙方禁毒政策和策略。香港警方和海關亦與內地對口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合作範疇包括交換資料及情報、協助調查、進行聯合行動及不時舉行經驗分享交流研討會。香港警方與內地對口單位已經加強合作,以瓦解販毒集團及其支援網絡。除廣東省外,香港警方亦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其他省巿緝毒單位的情報交流,案件調查及培訓方面的合作。至於香港海關亦引入高科技的設備,例如固定X光車輛檢查系統及在陸路管制站增加人手,以提高偵察毒品的能力及效率。
在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保安局禁毒處首次舉辦“粵港澳打擊濫用及販賣毒品政策研討會議”。為持續三地的合作,廣東省禁毒委員會於二零零三年二月在中山巿舉辦了第二屆三地會議。上述會議在加強三地在打擊跨境濫用及販賣毒品的合作、溝通、宣傳和教育、研究等方面,均取得美滿成績。澳門計劃在二零零四年舉辦下一屆三地會議。我們亦得知內地及澳門有關單位會考慮透過執行反清洗黑錢的法例及加強有關措施,以打擊跨境販毒等活動。
完
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