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二題:「小班教學」試驗計劃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十三日)立法會會議上,司徒華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的答覆:

問題:

  據報,教育統籌局局長已公開表示,政府將進行「小班教學」試驗計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試驗計劃的開始及結束日期,參與計劃的學校及其所屬分區、學生級別,以及選擇該等學校的準則;

(二)  試驗計劃的推行模式、推行階段及有關詳情、試驗計劃的範圍(包括教授哪些分科及跨科科目)、有關教師的培訓、教育署提供的支援,以及推行該計劃所需的資源;及

(三)  試驗計劃的評估方法及準則,以及會否根據評估結果,制訂長遠的「小班教學」政策?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小班教學」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課題,這是因為教室是一個複雜的知識建構場所。外國很多教育研究和經驗都無法就「小班教學」與提升學習成效的關係,得到明確的結論。由於「小班教學」牽涉的資源龐大,其成本效益也是爭議的焦點。

  總括而言,外國雖然有為數不少關於「小班教學」的研究,但結論紛紜。而且在很多其他環節上,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例如:

(1)  研究指出,教師普遍未能就班級人數的減少,相應地調適教學方式。研究內容亦未能指出「小班教學」令「教與學」的過程起了甚麼變化。

(2)  大多數研究沒有追蹤學生在小四及以後的學習階段,從「小班」轉到「普通班」後,「小班教學」的好處,是否得以延續。

(3)  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其他方法(例如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助理等)能否達致相若的教學效果。

  在香港,性質相同而有實踐根據的「小班教學」研究絕無僅有。有鑑於這課題這樣具爭議性,牽涉的問題又複雜,在資源短絀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深入和理性地考慮這課題,然後才決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推行小班教學。因此,我們會以本港的學校環境為基礎,參考外國研究和實踐的經驗,再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由於研究仍然在籌劃階段,我只能就著一些初步的構思,綜合地回答司徒議員的問題如下:

(1)  研究計劃擬於二零零三至零四學年在三十至四十所公營小學開始進行。它們會在初小年級試行每班約二十人,並給予教師相關的專業培訓和支援。

(2)  在評估方面,除了分析學生在中英數三個主要科目的學業表現外,我們亦會觀察教學活動(例如教師採用的教學策略),評估「小班」對教學過程的影響等。

(3)  其他研究細節,例如:研究的結束日期、選擇參與研究學校的準則、參與學校所屬的分區、試驗範圍、教師培訓、所需資源等,我們仍在考慮當中,並正諮詢有關專家的意見。待有確定的計劃,我們會盡快公布有關詳情。

(二)  這項研究是要探討「小班」與「學習效能」的相互關係。大致上,探討的要點有:

(1)  「小班教學」是否、如何及在甚麼程度上能為教與學帶來效益?

(2)  教師的專業及教學策略如何影響在「小班」及「普通班」的教學效能?

(3)  「小班教學」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三)  對於會否在本港的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政策,政府是持審慎開放的態度。上述研究將會作為政府考慮有關政策的重要參考。

  最後,我想指出小班教學的深層理念是要達致「多元化教學,個別化照顧」。現時本地公營小學的師生比例是1:20.8,與先進國家的比例差不多。事實上,本港一些小學,已能利用現有的資源,在現有的校舍的條件下,將班級分成小組,在某些科目進行小組教學,針對性地實踐「小班教學」希望達致的理念。我們期望建議進行的研究亦可以探討,在「小班教學」以外,是否有其他可行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達致優化教育的目的。

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