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市民應繼續保持警覺對付蚊患

*************

  儘管天氣轉涼,市民不應掉以輕心,仍須時刻保持警覺防止登革熱散播,並須不時採取預防蚊患措施。

  食物環境壎芵p(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今日(十月十九日)作上述呼籲時重申,市民投入參與政府的滅蚊運動至為重要。

  何玉賢醫生說︰「香港屬於亞熱帶地區,全年氣候m非常有利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繁殖。」

  何醫生解釋,炎熱及潮濕天氣是促進白紋伊蚊繁殖的重要因素。

  他說︰「除了天氣之外,亦有其他因素有利於蚊子滋生。例如積水和沒有妥善處理的器皿,是白紋伊蚊經常產卵的溫床。」

  「我們不應因天氣轉涼而掉以輕心,因為白紋伊蚊幼蟲在乾旱的天氣仍然能夠生存,到條件適合時便會孵化成蚊。」

  如冬季氣候不太寒冷及潮濕,白紋伊蚊亦能產卵繁殖。

  何醫生說︰「食環署於二○○○年起進行白紋伊蚊調查,監察全港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成蚊的普遍性。」

  「上月錄得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為百分之十九點九,而去年同期則為百分之十五點六,較本年八月及七月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及二十九點五為低。不過,最新數字顯示白紋伊蚊仍在本港活躍。」

  何醫生強調︰「儘管天氣轉涼,只要有利於白紋伊蚊產卵的地方仍然存在,我們不能排除登革熱個案繼續零星出現的可能性。」

  「為避免天氣回暖後爆發登革熱個案,市民要繼續採取預防措施,消除積水及妥善處理棄置的容器和家居垃圾。」

  「白紋伊蚊在水生期時的生命力最為脆弱,我們應該採取對付措施,將其滅絕,而清除白紋伊蚊可能滋生的地方是最為有效。」

  何醫生指出,這些措施簡單易行,市民應該全力執行。這些措施包括:

* 適當地棄置空罐及空樽;

* 清理家中及家居四周的積水;

* 每星期至少更換一次栽種盆栽的水;

* 清除花瓶及花盆底盆的積水;

* 把所有裝水的容器緊蓋好;

* 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防止積水;及

* 應在停車位上作標記,以代替用輪胎作防撞設施。如使用輪胎,則應用膠袋包好或在輪胎鑽一些大孔,以防積水。

  他說︰「要控制蚊子的數目,殺蟲劑及除害劑只能在必要時才可使用。這是我們在滅蚊運動中一貫採取的策略。我們只會在別無其他選擇時才會使用除蟲劑及除害劑消滅成蚊,並只會在短期內未能清除積水的地點施用蚊油。」

  「市民可致電食環署熱線二八六八 ○○○○,舉報蚊子滋生的地點,食環署人員會盡速採取行動。」

  何醫生強調,控制蚊子增長是防止登革熱散播的最有效方法。

  他說︰「雖然我們經常會受到登革熱疾病的威脅,但至少我們能盡量減低白紋伊蚊的數目及危險。」

  「地盤如管理不善,易有積水,可導致滋生蚊子。我們已透過建造商將有關信息轉介給建築界,以及建築師和工程師組織,促請他們在建築地盤採取適當行動實施防蚊措施。」

  「我們很高興見到社區積極支持,齊心協力進行防蚊及滅蚊工作。我們亦得到區議會及分區委員會的響應,在地區層面舉辦滅蚊活動。」

  何醫生又謂,九廣鐵路及地下鐵路等公共機構亦同意提供其車站海報位置供食環署張貼「齊心協力除積水,杜絕蚊患保健康」為主題的海報,宣傳滅蚊信息。

  他說︰「防止登革熱散播及清除蚊患的工作不能單靠政府進行,我們亦需要市民參與有關工作,協助我們完成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目標。」

  為加強防治蚊患的工作,食環署將今年第三期的滅蚊運動延至明年春季,以減低登革熱爆發的機會。

  有利蚊子滋生及接近市民活動的地方,例如學校、屋h、醫院,尤其是建築地盤,均是推行滅蚊運動的重點範圍。

  此外,食環署已展開一項為期三星期的特別防蚊工作,在私人樓宇內清除可能存在的蚊蟲滋生地。

  食環署會調派人手,巡查私人樓宇的公眾地方,包括天台、天井、光井、空地、梯間及簷蓬。

  除進行執法工作外,食環署人員在巡查時會向大廈管理處、互助委員會、業主立案法團,以及住戶派發滅蚊運動宣傳單張及海報。

  他們亦會在有需要時,發出口頭警告或提出檢控。

二○○二年十月十九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