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電影大師英瑪•褒曼夢幻之旅 十一齣經典作品九月放映

*************************

  年青時已當上殿堂級導演的瑞典電影大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一生攝製的電影數量驚人,獲獎無數。他二十六歲撰寫第一個劇本,二十九歲便當上導演,才情過人,創意澎湃,馳騁於喻意無窮無盡的電影世界,穿梭於現實與夢幻之間。十一齣他的經典作品,包括多部得獎影片如《野草莓》、《第七封印》、《夏夜的微笑》、《假面》、《沉默》等,將於九月六日至八日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及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英瑪•褒曼─夢幻象徵」是繼「羅西─真實紀錄」及「尚•雷諾亞─印象人生」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一連六個月所舉辦的「大師風格-當代電影經典回顧」節目中,向其致敬的第三位歐洲大師。由羅維明策劃及得到Swedish Institute支持,是次選映的作品正好印證了褒曼編導一生的光榮歲月。十月至十二月將分別回顧荷索、布烈遜及法斯賓達三位歐洲大師的作品。

  英瑪•褒曼幾乎是瑞典電影的代名詞,而悲劇兩個字又似乎是他作品的最佳寫照。生於一九一八年的宗教家庭,父親是位牧師。褒曼早年受戲劇訓練,又撰寫電影劇本,成為電影導演後,仍經常排演話劇。他在電影風格上的創意大膽奔放,喻意無窮,直追超現實畫派的畫風。他早期的電影不乏詩情畫意,令他揚名的是喜劇《夏夜的微笑》(1955),但真正樹立個人風格的作品,卻盡是存在主義式的命題:當人失去上帝的照顧,精神失去依靠,存在變成一個難題。

  他認為藝術與信仰割離便失去了創作的基本動力。但當存在主義流行歐陸之際,他又反過來成為電影界的存在主義代言人,質疑上帝的存在,揭穿人生的假面,刻劃內心的沉默,給人看到無止境的哭泣與呢喃,樹立獨特的個人風格。

  開幕電影《沉默》(1963),是與《對鏡猜謎》(1961)及《冬日之光》(1963)組成的沉默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人與人溝通的困難,即使親如姊妹,都可視同陌路。姊姊身患重病幾乎與世隔絕,性感妹妹則戀上陌生男人,三人在酒店眉來眼去……兩姊妹因此陷於激烈及痛苦的爭辯。全片幾乎沒有任何奇情轉折的故事,一切只靠褒曼的鏡位調度與構圖便造出無窮張力。一九六四年榮獲Guldbagge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女主角。

  《假面》(1966)是繼沉默的傑作後,另一齣以人與人之間溝通為題,探討人心深處的電影。影片盡顯褒曼簡約主義的神采,對白極少、純用影像來表達心靈的故事片。因故失聲的著名女演員與年輕貌美女護在寧靜的空間相互溝通,卻發現原來只有偽裝、欺騙與謊言。在褒曼千變萬化的鏡頭調度下,兩大女星比比•安德遜和莉芙•烏曼皆有顛峰的演出。此片獲得一九六八年美國國家影評學會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女演員。

  《與蒙妮卡的夏天》(1953)是褒曼早期難得一見的青春之歌。兩小無猜,偶遇在美麗的夏日,綻放無知又真摯的色彩,濃情蜜意,煞是醉人。不過當夏去秋來,最甜美的夢也有夢醒時。夏麗葉•安德森在片中青春迫人,令人神魂顛倒,蒙妮卡也成為了觀眾難以忘懷的女性名字。

  世上真是沒有好男人?情愛喜劇《女人夢》(1955)描寫兩個女子喜歡的都是有婦之夫,為了追求真愛所遇到的挫折。迷人的夏麗葉•安德森繼續令人傾倒。褒曼喜劇高峰之作《夏夜的微笑》(1955)是既甜美又富詩意的情愛錯摸故事,男女各自偷歡,關係大兜亂。影片攝影優美,充滿歡樂與智慧,一九五六年勇奪康城影展最富詩意喜劇,令褒曼揚名國際。

  死神要你死,你可以不死嗎?武士與死神玩遊戲的《第七封印》(1957)令褒曼繼《夏夜的微笑》後再度榮獲康城影展大獎。一部充滿隱喻的藝術傑作。流浪者之歌《赤裸的夜》(1953)則道盡戲如人生,舊日棄妻豐衣足食,現任情婦紅杏出牆,馬戲班表演者帶予歡樂給觀眾的背後,卻要面對失落與羞辱,真象與假象,夢與現實,舞台與人生,孰真孰假,褒曼將夢幻與現實的吊詭呈現出來。

  令人難忘的《野草莓》(1957)是存在主義意識流的典範作,亦是褒曼最花心思於超現實影像創作的一部。教授重遊令他名噪的舊地,遇見甜心少女,展開忘情之旅亦觸起前塵往事:初戀無法長久,生命偏多缺失,唯時光已不再。女主角比比•安德遜青春迫人,此片在一九五八年柏林影展中奪得最佳電影金熊獎,而飾演教授的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亦獲頒發特別終生成就獎。

  《狼之時刻》(1968)重拾了《野草莓》(1957)的主題,包裝成吸血殭屍與浮士德的驚慄故事。藝術家被過去遭遇所折磨,內心幽閉孤寂,羞於袒露別人眼底下,跟溫柔、實際而堅強的妻子難以溝通,暗喻藝術家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及掙扎。影片獲一九六六年丹麥坡迪爾大獎最佳歐洲片。

  由《狼之時刻》到《羞恥》(1968),褒曼再面對藝術與愛情的困難。今次的故事場景由狹隘空間變成開矌荒野,兩夫婦為遠離戰禍而避居荒島,以為相互深愛,卻在危難時各出奇謀保命,女的出賣肉體,男的性情大變。羞恥的是戰爭?還是無休止的慾望?本片獲一九六八年紐約影評聯盟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女演員。

  褒曼說《哭泣與低語》(1973)一片是他母親的寫照,片中四個女人就是他母親的四個面貌。描寫貴族大家庭與侍女的關係,帶出穿梭傳統價值的是謊言、罪咎、絕望與禁戀。此片由三大女星演出、攝製優美、服裝及取景皆一絲不苟,獲一九七三年康城影展特別技術大獎。

  「英瑪•褒曼─夢幻象徵」中的十齣電影均設有英文字幕,而開幕電影《沉默》、《赤裸的夜》及《夏夜的微笑》設有中文字幕。

  除放映外,於九月十四日下午四時十五分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英瑪•褒曼的神與性」座談會,進一步探討褒曼的電影風格中經常出現的命題。座談會以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大師風格─當代電影經典回顧」票價五十元,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另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每次購買同一經典節目之三場或五張門票及以上可獲九折優惠;五場或八張及以上可獲八折優惠。Manhatten id信用咭會員可獲八折。訂座電話: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gov.hk。查詢電話: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lcsd.gov.hk/fp

二○○二年八月十六日(星期五)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