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鬼馬的好姐賣粉果、令人欽羡的空中小姐、遊戲人間的富家小姐、爽直巴辣的街市皇后、妖媚的野玫瑰、行俠仗義的女殺手、滿懷心事的懷春少女、清純的玉女、逆來順受的媳婦、開朗的新女性、獨立自主的單親母親……這些五、六十年代銀幕上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單深入民間,亦反映了因教育水平的提高及社會的發展,女性形象的轉型及多樣性。
為配合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婦道》為題的展覽活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特別策劃了《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女性形象與偶像》專題,由八月二日起至九月二十五日,於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沙田)及香港太空館演講廳,放映二十部電影。觀眾可一睹五、六十年代國、粵語片偶像的風采,包括夏夢、韋偉、林黛、林翠、葛蘭、葉楓、尤敏、白燕、紫羅蓮、鄧碧雲、陳寶珠、蕭芳芳、南紅、嘉玲、丁瑩、林鳳、歐嘉慧等,和她們在歌舞、喜劇、動作、寫實等類型片種的精彩演出、並從中體驗銀幕上女性形象的轉變。
此外,是次活動亦安排了在每場放映處派發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女星肖像明信片,全套共十二款,包括蕭芳芳、陳寶珠、嘉玲、白雪仙、芳艷芬、林黛、林翠、白燕、紫羅蓮、林鳳、夏夢及鄧碧雲的精美肖像。每場備有兩款以供選擇,觀眾可憑即場門票換領,一票限換明信片一張,換完即止。
才藝過人的葛蘭可謂形象百變、在《野玫瑰之戀》中施展渾身解數,演出顛倒眾生的歌星野玫瑰;在《曼波女郎》中則與佻皮的陳厚狂歌熱舞,八首插曲更成為流行精品。而在《空中小姐》,她與葉楓、蘇鳳則搖身一變,演出令人神往的空中小姐,名曲如《我要飛上青天》、《廟院鐘聲》至今仍令人陶醉。
青春少女由不同女星演繹亦有不同效果。四屆影后林黛在《情場如戰場》中飾演活潑、遊戲人間的富家小姐,大顯偶像魅力;尤敏第一次奪得「亞洲影后」的代表作《玉女私情》把乖乖女在父愛與母愛的抉擇中演得絲絲入扣;學生情人林翠在《女兒心》中演出暗戀老師的懷春少女,在《長腿姐姐》中演出精靈的小妹妹與睡美人葉楓的冷若冰霜大美人形象迥然不同。而蕭芳芳和薛家燕在《花樣的年華》大演歌舞及在《窗》中演出失明少女扮相亦是令人難忘。
五、六十年代,因著社會的改變,女性於各階層工作。不同女星演繹不同階層的女性亦各具特色。鄧碧雲在《好姐賣粉果》中又唱又做,將勞動女性表現得份外生動;陳寶珠身手不凡的《女殺手》形象,成為了工人少女階級認同的英雄,她在《孝女珠珠》中的積極進取,則是正派玉女形象的再發展。林鳳雖以「銀壇玉女」見稱,但在《街市皇后》中演出的爽直巴辣賣菜妹,敢作敢為,演得形神兼備。而在《都市兩女性》裡,她所演耽於逸樂的頹廢中產主婦,與勤奮的家庭教師丁瑩相比,一個只顧搓麻將;一個處事井然有序,甜美清純又能幹,各具媚態。
自信、勇於追求自我身份價值的新女性形象亦在不同影片中顯露出來。《馬來亞之戀》中紫羅蓮到南洋尋父,與張活游、張瑛發生一段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最後放下兒女私情,投身教育,成為一個惠及他人的時代女性。在《寒夜》中逆來順受的白燕一改形象,變成開朗堅強的新女性,與因循懦弱的小丈夫吳楚帆相比,更見硬朗。長城大公主夏夢在《姊妹曲》中飾演年少無知少女,依賴男性的照顧,放棄學業去當秘書,但她的姊姊韋偉則堅持辦義學幫助窮人,擺脫一貫女性依附於男性的觀念。歐嘉慧在《女生外向》中,飾演獨立自主的單親母親,堅守愛情的性格,更堪稱新一代女性典範。嘉玲在《歡喜冤家》中飾演摩登女性,在《追妻記》中則飾演洋行經理的黑市夫人,因被經理夫人所懷疑,而與謝賢扮作夫婦,最終與謝賢互生情愫,流露出成熟女性的獨特魅力。
《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女性形象與偶像》票價三十元,另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留座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gov.hk。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城市電腦售票處派發的「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四 二九○○或瀏覽網址:www.lcsd.gov.hk/fp。
完
二○○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