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名導演王家衛拍「花樣年華」一片的意念亦受劉以鬯小說「對倒」的影響。這位曾獲特區政府於二○○一年頒發榮譽勳章的傑出香港作家,其一生對寫作無悔,其推動本港文學事業,貢獻尤多。
「香港藝術家系列」特輯本星期日(六月九日)播出的一輯,將介紹劉以鬯的寫作生涯,其獨特的文學創作意念與其文學作品。「香港藝術家系列」逢星期日於亞洲電視本港台下午三時五十五分、無線電視翡翠台傍晚六時二十分及於有線電視新聞一台晚上九時正播出。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出生。一九四一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在上海、重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任報章和雜誌編輯。一九四八年來港,繼續從事文學工作。現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樂文化署)文學藝術顧問。
劉氏作品有數十項,主要作品有「酒徒」、「對倒」、「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等,「劉以鬯中篇小說選」更為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獲獎作品,而「對倒」被翻譯成多國語文,另一本著作「酒徒」有論者譽之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
劉以鬯積極參與「第四屆香港文學節」,他將擔任「文學交流會」的「文學教育座談會」講者,與其他講者以論壇形式與觀眾討論如何在中學推廣文學教育,培養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指導學生創作,從而提高香港學生的中文寫作水平。此外,他亦會出席「與作家會面」,與讀者面對面真情對話,暢談自己的創作世界。
在文學節的藝萃中,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表演繹的「與劉以鬯尋找彩色城市」,將以劉以鬯三篇「黑白系列」包括《黑色裡的白色、白色裡的黑色》、《盤古與黑》及《黑白蝴蝶》作藍本,表現劉氏作品的現代主義色彩及令人眩目的寫作手法。
以「香港藝術家系列」為名的二十六輯五分鐘短片,由康樂文化署與香港電台電視部聯合製作,運用別出心裁的拍攝手法,介紹本港一些為拓展藝術文化工作而默默耕耘的藝術家,除了由他們親自表述創作藝術的心路歷程,更藉此介紹這些藝術家與康樂文化署攜手合作的多樣化文藝表演、展覽和藝術作品,讓市民大眾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
二十七位香港藝術家慷慨支持參與拍攝特輯,及提供的寶貴材料、意見和協助。
二十六輯「香港藝術家系列」描繪的人物,包括黎海寧(舞蹈)、劉以鬯(文學)、詹瑞文/甄詠蓓(舞台劇)、梁志和(裝置藝術)、葉民任(書法/篆刻)、尤聲普(粵劇)、葉詠詩(音樂)、毛俊輝(舞台劇)、胡喬立(音樂)、鮑藹倫(多媒體)、陳餘生(美術)、伍宇烈(舞蹈)、何應豐(舞台設計/多媒體)、閻惠昌(音樂)、古天農(舞台劇)、陳永華(音樂)、文晶瑩(裝置藝術)、余慕雲(電影/收藏)、劉小康(美術)、費明儀(女高音)、曹誠淵(舞蹈)、蔣華軒(舞蹈)、小思(文學)、莫華倫(男高音)、阮兆輝(粵劇)及夏碧泉(美術)。
今次製作的藝術家,代表了不同的藝術領域,如表演藝術、電影、寫作、多媒體裝置藝術、繪畫、書法和雕塑等。同時亦考慮到特輯的播出時間,可以配合他們與康樂文化署合作的藝術活動或表演項目,加深觀眾對其藝術創作的認識。
而為鼓勵市民欣賞「香港藝術家系列」,稍後將展開一連串推廣活動,屆時,觀眾除可參與有獎遊戲,獲贈藝術家親筆簽署的紀念品外,更有機會與藝術家真情對話及網上答問等,詳情稍後公布。
完
二○○二年六月八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