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漁護署放置生物淨化設施以改善養魚區水質

*******************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利用人工魚礁作為生物淨化設施,並養殖青口,以改善養魚區內的水質。

有關試驗計劃由漁護署和香港城市大學在西貢滘西魚類養殖區進行,上星期在該養殖區放置十六個生物淨化設施。

漁護署發言人說:「養魚活動所產生的魚糞或流失飼料會使海水變得渾濁,有些情況下這些有機物積聚在魚類養殖區海床的底泥,增加海底缺氧的可能性。」

「在魚排附近水域放置人工魚礁作為生物淨化設施,藉以改善養魚區環境,是一個有成本效益的方法。特設的生物淨化設施為許多濾食性的海洋生物,例如青口,提供棲身之所,這些附生生物會加速清除養魚區內的有機廢物和懸浮微粒。」

俄羅斯、波蘭和以色列亦有進行同類型的科學研究,應用人工魚礁作為生物淨化設施,研究結果令人滿意。

發言人說:「每隻成熟的青口每日可過濾三十公升海水,據我們的估計,人工魚礁投放後九個月,每平方米可附生約一萬隻青口。在滘西魚類養殖區放置的十六個生物淨化設施,應可容納足夠的青口,每日過濾養魚區海水一次。」

在養殖區的人工魚礁亦可促進其他海洋生物的繁衍,為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居所和覓食機會,牠們會進食穿過魚籠掉下的飼料,減少污染。

發言人表示,是項計劃會研究這種生物淨化方法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亦會研究養魚區出產的青口的品質和食用價值,以及銷售方面的可行性。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星期二)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