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三日)立法會會議上,何鍾泰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教育署就跨級編組計劃進行的研究顯示,在4間參與研究的學校的百多名小六學生中,有三分之二學生的英語水平低於小二英文課本所訂的程度,當中有不少是新來港的學童。研究結果亦顯示本港的小學課本內容過深。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署以何基準訂定小學各級的英語課程水平,以確保小學生能吸收課程內容;
(二)除校內考試外,現時有何機制定期測試各級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及
(三)有否評估新來港學生的英文程度與同班學生的差距;若有,詳請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現行的小學英文科課程,是由課程發展議會經過廣泛諮詢後編訂。當中汲取了前線教師的課堂經驗,校長、語文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亦參考從學校所收集有關學生能力的資料,以確保課程的內容及水平,適合學生的程度。教育署亦經常鼓勵學校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對課程和教材作出調適,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除校內考試外,教育署為全港學校提供一套在小一至中三施行的香港學科測驗,以便評估各校學生中、英、數三科的表現。每年學校都會在學年結束前進行上述測驗,教育署並會抽取樣本分析,同時會將分析結果派發給學校參考,協助教師了解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表現。
(三)為了協助學校評估內地新來港兒童在中、英、數三個科目的水平,教育署編製了一套「語文及數學測試」,讓中小學評估新來港兒童這三個科目的程度,為他們編配合適的班級及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此外,教育署為新來港兒童提供下列支援服務:
(i) 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為新來港兒童開辦每班為期60小時的「適應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個人成長,社區適應及基本學習技巧等;
(ii) 學校可運用教育署提供的津貼(每名小學生2,720元,每名中學生4,035元),推行「校本支援計劃」,為新來港兒童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包括開辦英文補習班,以及編製特別教材等;及
(iii) 開辦為期半年的綜合性全日制「啟動課程」,內容包括英語、繁體字、電腦應用、學習技巧和社會適應等。剛抵港的兒童可選擇先修讀這個課程,再由教育署會為他們安排入讀合適的中、小學。
完
二○○二年三月十三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