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普及科學講座教你如何觀測天象(只發中文稿)

**************

  一項名為「中國古代天象觀測」的普及科學講座將於二月九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行,講者為坐井會會長黃衍蕃,他將介紹中國古代豐富的天象記錄,探討這些天象觀察記錄對日後天象研究的影響,讓參加者了解到中國古天文學的發展。

  基於生活及占卜等的需要,中國於古代時已開始觀測各類天象,並把觀察所得精確地記錄下來,因而累積了超過二千多年連續不斷的天象記錄。這些記錄往往較西方的早,例如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流星、日食與超新星等記錄;而哈雷彗星回歸的記載更可以追溯至春秋時代。這些豐富的記錄於近代受到西方天文學家的推崇,對超新星的出現、彗星回歸周期及天文考古年代學提供了重要的考証。

  想進一步體驗中國古人如何夜觀星象的話,除了參加是項講座,還可到科學館參觀「中國古天文成就展」。是次展覽以實物、拓本、複製品及模型介紹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計時儀器、星圖及隕石。四十四組展品來自北京天文館、北京古觀象台及蘇州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參觀者更可置身於重構的古天象台中,欣賞多件巧奪天工的天文儀器,其中包括兩件國家一級文物「黃道經緯儀」和「象限儀」。展期至四月七日。

  香港科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為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二十五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有關詳情可瀏覽科學館網頁http://www.lcsd.gov.hk/hkscm/或致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查詢。

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