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為今日(十二月十九日)立法會會議上,楊耀忠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資助中、小學的平均教師與學生比例、每班學生人數及每名教師每周上課的節數分別為何;
(二)該等數字與5年前的有關數字,以及與現時歐美先進國家和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數字如何比較;及
(三)會否考慮把教師每周上課的節數減少四分之一;若會,每年所需的額外資源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教育署每年均會進行統計調查,搜集有關學生和教師人數,以及教師授課節數的資料。由於有關2001/02學年的資料仍在統計中,教育署最近的資料是2000/01學年的統計數字。
根據統計,在2000/01學年,本港資助中、小學的平均師生比例、每班學生人數及教師平均授課節數表列如下: (二)本港資助中、小學於2000/01學年及5年前的平均師生比例、每班學生人數及教師平均授課節數表列如下: 由於每個國家對師生比例及每班學生人數都有不同的詮釋,計算方法亦略有差異,故此很難就有關資料作客觀和全面的比較。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最新數據,一些歐美及鄰近國家中、小學的平均師生比例及每班學生人數表列如下: 至於教師每周授課節數的資料,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並沒有搜集有關數據。
(三)政府明白到教師工作繁重,故此我們近年已投放大量資源,致力為學校及教師提供支援及增加人手,減輕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創造空間,當中包括:
* 由2000/01學年開始,向中、小學發放「學校發展津貼」(每所中學每年最高可獲30萬元;小學則是55萬元),學校可運用津貼僱用外間服務及/或增聘常額編制以外的人手。這項津貼每年的經常開支約5億1,000萬元。由2002/03學年開始,中學的津貼額更會增加50%,最高津貼額由30萬元增加到45萬元,每年額外開支超過7,000萬元。
* 由2002/03學年起,為每所小學增設學位教師職位,出任課程發展主任,每年開支總額達4億元。
* 由2002/03學年起,提供整筆撥款,讓小學按實際需要僱用輔導教師、教育心理學家或社工的服務,以加強對小學生的輔導。每年開支達1億2,000萬元。
* 把英語為母語的教師和助教,逐步引入小學。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每一間小學,都有一位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或助教。在2002/03學年,已撥備2億元,以招聘超過400名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或助教。
若再將教師的每周/循環周平均授課節數減少四分之一,我們估計需在中、小學分別增加約6,300及5,600名教師。若以文憑教師及學位教師的平均薪酬計算,政府每年需要增加的經常性開支將接近40億元。而上述數字尚未計算教師培訓所需的資源;事實上,本港師訓機構的學額亦有所限。因此,務實的方法,是先落實上段所述各項減輕教師工作量的措施。
**** ****
(註一)部分中學在編訂教學節數時以一周(即五天)為單位,其餘則採用循環周制(每循環周長達六至十天不等)。學校在統計調查時所提供的授課節數數字,可能是教師一周或一個循環周的授課節數,教育署並沒有將兩類數字再作區分。由於循環周日數較多,授課節數相應增加,會將平均數字推高。
(註二)正如註一所述,由於中學可能採用循環周制,加上教育署未有統計在過去五年改用循環周制中學的數目,所以直接比較1995/96及2000/01學年的數字有一定的限制。
(註三)沒有相關的統計數字。
(註四)只有初中的資料。
(註五)只有1993/94 年資料。
完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