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漁護署放生八十隻小綠海龜

************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九月十二日(星期三)在南丫島深灣的綠海龜產卵地,將八十隻人工孵化的小綠海龜放生,以存護這類高度瀕危動物。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陳堅峰說:「這批小海龜以人工方法孵化,在三個星期前破殼而出。這是漁護署推行存護綠海龜工作以來,第三次成功用人工方法孵化綠海龜。我們在一九九八年和二○○○年曾人工孵化兩批綠海龜,至今已孵出超過一百八十隻小海龜。」

他說:「今年端午節(六月二十五日),漁護署自然護理員在深灣例行巡邏時,發現一窩綠海龜蛋,我們最初希望保留該窩蛋在沙灘的巢中自然孵化,但是,隨後的兩個星期持續下大雨,我們認為這情況可能會影響海龜蛋的孵化過程。」

「連場大雨會引致巢中積水和令海龜蛋窒息,因此,我們決定移走該批海龜蛋,進行人工孵化。」

漁護署護理員將該窩為數一百二十一隻的海龜蛋放置在數個籃內,鋪上從深灣取來的沙,再放進人工孵化箱中,孵化箱的溫度須保持在攝氏二十八度至三十度,兩個月後,成功孵出八十五隻小海龜,孵化率超過七成。

陳堅峰說:「新生的綠海龜每隻約重二十三克,背甲長五厘米。我們將其中八十隻小海龜放生,其餘五隻則保留作存護教育用途。」

「漁護署護理員放生小海龜時,讓牠們自行從沙灘爬向大海,以加強牠們對出生地的記憶。我們選擇於臨近黃昏時放生小海龜,因為這段時間沙面氣溫較低和較少捕獵者,可以提高牠們的生存機會。」

在香港水域出沒的海龜共有三種,綠海龜是唯一在本地繁殖的品種。現時,深灣是本港現存唯一已知的綠海龜產卵地。該沙灘已劃為限制區,在每年六月至十月綠海龜繁殖期間,任何人士如未經批准,不可進入該區。

漁護署以人工方式孵化綠海龜的過程和放生小海龜的錄像片段,已上載該署網頁(www.afcd.gov.hk/),供市民瀏覽。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