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從佳視名作《金刀情俠》到電影工作室的創業作《上海之夜》─
從十九年前叫人驚嘆的《新蜀山劍俠》到今日令人拭目以待的《蜀山傳》─
從香港到荷里活、再由荷里活回到香港─
章法獨特的徐克總會為觀眾帶來驚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於八月三日至廿六日,舉辦一個名為「劍嘯江湖 ─ 徐克的電影作法」的專題節目,以展覽及一系列座談會配合電影放映,與觀眾一同欣賞及研究這名笑傲影壇、憑獨特的個人風格及視野帶動香港電影工業的奇才。
期間香港電影資料館將邀請影評人及曾與徐克合作的業內人士作講者,包括吳昊、任世官、元彬、劉大木、張華勛、黃百鳴、程小東、黃宏顯、泰迪羅賓、何文龍、史美儀等,出席五個於電影資料館舉行的研討會。題目分別有「從黃飛鴻到徐克」(八月四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創意與翻新─徐克的劇本創作」(八月八日,下午六時)、「新舊《蜀山》與電影特技」(八月十一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內地、外地的拍片經驗」(八月廿二日,下午六時)及「漫畫.動畫.美術設計」(八月廿五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各研討會將以粵語或國語進行,免費入場。
徐克擅拍武俠片,圈中人亦常冠以「大俠」美名,此次選映的徐門影片中,包括一部徐克一九九五年監製、從未在香港公映過的《鑄劍》,影片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是他與北京電影製片廠合作的影片,編劇正是《洗澡》的新晉導演張揚。此片以鑄兵器為背景,子報父仇為主要內容,影像風格與徐克同年拍成的《刀》相近。《鑄劍》中祭祀、圖騰、巫覡等片段顯現原始楚文化,可觀性甚高。國語對白,設中英文字幕。
放映的影片亦包括當年獲一致好評的電視劇《金刀情俠(一至六集)》。全劇以廠景為主,以錄影拍攝,但人物造型、攝影構圖、燈光、剪接、特技到演員調度、服裝、美術各方面都非常講究,因此畫面質素與一般電視產品有別。此劇人物情節多變,其迷離、詭異氣氛正好抓緊觀眾情緒。
「大俠」另一特色是以全新方法演繹名著及名片,改編自還珠樓主的《新蜀山劍俠》是港產第一部豪華武俠科幻鉅片,場面天馬行空,氣勢磅礡,令人目眩神馳。人物造型突出,凌空飛動場面與富東方美的美術設計都巧具心思。此次除選映《新蜀山劍俠》外,亦特別以同場放映形式選映一九五九年大批粵片影人為籌款興建華南影聯會址而拍成的《豪門夜宴》及三十年後的重拍版本。一九九一年華東水災,一群香港電影人發起義拍義演,由徐克等四位導演及大批演員以極高效率拍成新版《豪門夜宴》賑災。兩個版本同場放映以便觀眾欣賞及比較。
徐克除武俠片,其他的片種甚多。以抗日戰爭後的舊上海作背景的《上海之夜》,一段兩女一男糾纏不清的三角戀就在這樣的亂世發展,隱隱滲透著三十年代中國悲喜劇經典《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的氣味。
在《最後勝利》中徐克並不是編導監,而是與曾志偉演兩個在黑道打滾的「沙煲兄弟」。本片不依章法出牌,以荒誕、滑稽、粗豪以至粗俗的筆法,把所謂江湖義氣、兒女私情來個大翻轉,拆解英雄神話。
《鬼馬智多星》是徐克加入新藝城創作班底所創作的新派喜劇。他參照三十年代的美式喜劇調子,在一個沒有時空限制的背景,配合灌注了香港特色的西式設計,由人物性格、造型、美術、服裝及場面都突破過往港式喜劇的框限,替港產喜劇開闢了新的創作路線。
《小倩》既是「中國人的第一部3D電腦動畫」,某程度上也可算是《倩女幽魂》的解構和重構。《黑俠》講一個曾當殺手的人,為脫離殺人的日子及保護朋友而戴起面具,以黑俠身份去捍衛自己的新生活。兩齣電影均由徐克監製。在他的近作《順流逆流》中,香港是個陷於混亂、迷失、正邪之間的都市。片中充斥著對現有制度的不滿,譏諷執法者對亂局的束手無策,承繼了徐克當年《第一類危險》的青春憤怒。
除《鑄劍》外,「劍嘯江湖 ─ 徐克的電影作法」放映的影片均為粵語對白;除《金刀情俠(一至六集)》及舊版《豪門夜宴》外,所有影片均設中英文字幕。是次電影展的票價一律二十元;另設高齡、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門票現已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滿座場次將於開場前發售企位票。訂座電話:二七三四 九○○九,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
此外,相關的展覽將同期於電影資料館展覽廳舉行。展覽以影音設計為主,現場放映珍貴的影人訪問,包括與徐克合作多年的電影作曲家黃霑、編劇劉大木、紀陶、許莎朗、演員兼導演泰迪羅賓、動作導演程小東、元彬、攝影師黃岳泰、柯星沛、剪接師麥子善、周國忠等,透過各人口述歷史重新探討徐克電影的創作及成就。免費入場。
完
二○○一年七月廿七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