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熟能詳的中樂經典名曲,百聽不厭;若由造詣精湛的大師演繹,誠屬如魚得水,相得益彰。
《國寶薈萃-中樂大師匯聚音樂會》便是這樣的一個完美組合!二月十七日(星期六)在元朗劇院演藝廳,以及二月十八日(星期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中樂迷便可欣賞到這樣的一個國寶級名家演奏經典名曲的表演;兩場的演出時間同為晚上八時。
二月十七日在元朗劇院的演奏曲目包括:敲擊樂與樂隊《百花園》、琵琶獨奏《霸王卸甲》、板胡獨奏《東北秧歌》及《哥哥回來了》、笙獨奏《蘆笙舞曲》及《紅花遍地開》、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及《病中吟》、嗩吶獨奏《十八板》及《一枝花》、揚琴獨奏《昭君怨》及《龍船》、月琴獨奏《歡樂的日子》及《百萬雄師過大江》、笛子獨奏《金色的牧場》及《五梆子》、古箏獨奏《陳杏元和番》及《鬧元宵》、小合奏《瑤族舞曲》及《喜訊傳邊寨》。
二月十八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演奏曲目包括:敲擊樂與樂隊《將軍令》、琵琶獨奏《十面埋伏》、板胡獨奏《繡荷包》及《山東小曲》、笙獨奏《歡樂的牧場》及《南海漁歌》、二胡獨奏《漢宮秋月》及《空山鳥語》、嗩吶獨奏《斷橋》及《歡樂的時代》、揚琴獨奏《打起鑼鼓慶豐收》及《將軍令》、月琴獨奏《松花江漁歌》及《百萬雄師過大江》、笛子獨奏《美麗的天山》及《蔭中鳥》、古箏獨奏《蘇武牧羊》及《豐收鑼鼓》、小合奏《花好月圓》及《喜訊傳邊寨》。
是次演出的中樂名家包括:
林石城(琵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琵琶研究會會長。林氏曾著撰出版《林石城琵琶曲選》、《江南絲竹總譜》等書譜近二十種。
胡天泉(笙):國家一級演奏員。一九五七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族音樂比賽中獲笙獨奏及由他領奏的吹打樂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當代民族音樂藝術大師」。
王鐵錘(笛子):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民族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樂器普及協會理事。
原野(板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樂學會理事、中國陝西板胡學會顧問、著名板胡演奏家、作曲家及改革家。原氏對傳統的高、中、低板胡進行了系統的改革,並於一九七六年成功改革雙千斤板胡,豐富了板胡的表現力。
李真貴(敲擊):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打擊樂學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及教授;九一年曾隨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參加香港藝術節。
宋保才(嗩吶):國家一級演奏員及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並曾在中國音樂學院兼任嗩吶教授。宋氏曾與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合作錄製多首樂曲如嗩吶協奏曲《大得勝》,被譽為「管樂大王」。
蔣巽風(二胡):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及二胡學會副會長,自八六年起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他生於二胡世家,父親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音樂教育家、蔣派二胡創始人蔣風之。
田克儉(揚琴):中國歌舞團獨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及揚琴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樂器普及協會理事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是為中國揚琴史上首位獲文化部獎的演奏家。多次為到訪內地的外國元首所舉行的國家晚會作獨奏演出。
馮少先(月琴):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曾獲文化部頒授優秀中青年專家獎,現為黑龍江省歌舞團獨奏演員。
李汴(古箏):現任中國煤礦文工團箏獨奏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及全國考級古箏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氏曾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及中國音樂學院;亦曾任八九年和九五年中國器樂國際大賽評委。
音樂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門票訂價由九十元至二百二十元,現已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設有高齡、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節目查詢請致電二七三四 二九三五;票務查詢及留座可致電二七三四 九○○九。
完
二○○一年一月四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