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立法會十一題:偷運人口活動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本年10月18日,香港海關人員發現有26名內地男子匿藏於一個貨櫃內,準備偷渡到美國。就此,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現時海關人員平均每天抽查進出香港的貨櫃數目分別為何;

(二)  有否計劃增加抽查貨櫃的數目;

(三)  當局與內地有關當局就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香港作為偷運非法入境者的轉運站進行的磋商的進展為何;以及當局有何新措施打擊此等活動;及

(四)  有否計劃在海外宣傳政府就打擊不法分子利用香港作轉運站偷運內地人士到外國所採取的行動及措施?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香港海關採用風險管理和鑑辨方法抽查貨櫃,平均每天在葵涌貨櫃碼頭抽查大約120個運離香港的貨櫃和13個運進香港的貨櫃。

(二) 自從今年年初美國和加拿大分別發現有人利用軟頂貨櫃和經過改裝的一般用途貨櫃偷運非法入境者後,海關已增加在葵涌貨櫃碼頭抽查貨櫃的次數,特別是抽查運往北美洲的貨櫃的次數。我們會考慮進一步增加抽查次數。此外,海關現正採用一些更有成效的方法,包括善用科技,例如使用二氧化碳測量儀和流動X光機,以及要求航運公司和貨櫃碼頭經營商合作,向海關舉報異常情況。

(三) 香港政府一直與廣東及其他省份的有關當局保持密切聯絡,防止有人偷渡來港並交換有關偷運人口集團的情報。最近,廣東省公安廳與入境事務處成立了聯合專責小組,調查偽造旅行證件及偷運非法入境者等罪案。此外,入境處處長已與福建省公安廳協議建立聯絡渠道,進一步交換有關偷運人口活動的情報。雙方的執法機關將會合作,採取執法行動打擊這類非法活動。

  本港的紀律部隊採取協調得宜、多管齊下的措施對付偷運非法入境者問題。我們經常檢討有關的策略、工作及措施,確保它們能持續發揮效力。現行措施包括︰

(i) 香港警務處的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小組,負責搜集情報、調查涉嫌組織偷運人口活動者,以及與海外執法機關聯手調查有關罪案。

(ii) 海關的碼頭巡邏隊實行24小時輪值制度,抽查葵涌貨櫃場內和泊位旁邊的貨櫃,並特別留意可能改裝作偷運人口用的貨櫃。

(iii) 海關使用專門設備,例如二氧化碳測量儀,探測貨櫃內是否有人匿藏。

(iv) 入境處的搜船隊加強搜查開往美國的船隻。

(v) 警方、海關及入境處與各國駐港領事館及外國當局加強聯繫,就偽造證件、偷運人口集團及有關趨勢交換情報。

(vi) 海關與本地航運業人士舉行過多次研討會,目的是加深業內人士對有關問題的認識,以及鼓勵他們舉報可疑的新客戶及貨櫃,以便警方及海關作出調查。當局並已設立電話熱線,方便舉報懷疑偷運非法入境者的活動。

(vii) 入境處在機場的過境處、轉機處和登機閘口加強監察,防止有人利用機場作中轉站,讓使用合法旅行證件入境者在該處轉用偽造或非法取得的第三國家證件。

  香港是一個繁忙的海空交通樞紐,很易與偷運人口活動扯上關係。不過,由於本港的紀律部隊已採取上述種種措施,我們深信香港不會淪為偷運非法入境者的基地。

(四) 至於海外宣傳活動,我們會把握適當機會,包括在與外國官員會晤及出席有關的國際場合時,積極解釋本港打擊偷運人口的政策和措施。近期例子包括︰

(i) 海關關長在今年九月訪問美國期間,介紹本港偵查和防止偷運非法入境者的措施和機制;

(ii) 入境處官員在今年八月出席曼谷的“亞洲區反走私及販運會議”

(Asian Region Anti-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Conference)及夏威夷的“第六屆環太平洋移民情報會議”(6th Pacific Rim Immigration Intelligence
Conference);以及

(iii) 入境處官員在今年四月出席三藩市的“第22屆國際亞洲有組織罪行會議”(22nd International
Asian Organised Crime
Conference),並於會上以“香港透視——偷運人口”(Human Smuggling - Hong Kong's Perspective)為題,闡釋問題。

  香港將與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及國際移居組織聯合主辦“亞太區難民流離失所人士及移民問題跨政府諮詢會議”
(Inter-governmental Asia-Pacific Consultations on Refugees,
Displaced Persons and Migrants)下一屆周年全體會議。會議訂於今年十一月十三及十四日舉行,議程之一,是國際間應如何在解決偷運人口方面互相合作。

二○○○年十一月八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