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香港首個嶺南風格中式公園即將開放

****************

  香港首個以嶺南風格設計的中式公園,位於荔枝角公園第三期,將於十一月十一日繼開幕典禮後正式開放供市民遊覽。

  「嶺南之風」公園位於荔枝角公園第三期填海區,佔地一萬二千五百平方米,鄰近美孚新h,於二○○○年七月份興建完成。建築署鑒於J枝是嶺南名果,故以嶺南風格造園,以院落回廊為布局,建築費用七千五百萬元。

  昔日傳統嶺南園林多是私人家居的宅園,但這個「嶺南之風」則是為大眾市民享用而設計的,故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訪客。

  該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樂文化署)負責管理。康樂文化署深水鶧炱d樂事務經理李柏坤今日(十一月四日)表示:「『嶺南之風』是以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來興建的公家園林。區內的居民除可在園內瀏灠,遊玩、亦可進行其他中國傳統節日活動。」

  園林設計者兼建築署高級建築師謝順佳說 :「南粵名園眾多,皆具嶺南地區之風格,然而亦有其本身的特色。其園林與皇家園林、江南園林、揚州園林、徽州園林諸派有所不同。」

  謝順佳補充說:「『嶺南之風』設計佈局,包括亭榭水石皆以嶺南園林為模式。公園建築皆多置於園角,亭榭之間以廊串連,遊人一路沿廊行走,一路欣賞兩旁的景色,既無礙園林之空間,也能檔雨遮陽。」

  園林中央池水面積約佔二千六百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園內的建築物皆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全園分成十個景區,全部與整體設計融合。十個景區包括有「有鳳來儀」、「群星邀月」、「橋廊畫舫」、「月起薰來」、「健月開雲」、「奕亭殘局」、「溪流影月」、「北門漫步」、「健康去屣」及「泰然自若」。此外,鑑於池水面積佔全園五分之一,故多處景點皆以月為題材。而由東門至橋廊屋檐裝鑲光纖彩色燈光,更能令園景在明月之夜增添一份嫵媚。

  「嶺南之風」的建築藝術,亦採自嶺南,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木砌等,而假山石是以英德太湖石為先。

  「嶺南之風」園內園外種植面積共約佔一萬三百平方米。種植種類繁多,包括七百二十棵喬木,九百七十棵松柏類植物,五千八百棵竹類植物,五萬二千五百棵灌木及其他植物,四十盆盆景擺設,以及佔地六千一百平方米的草坪。

  此外,園內多處置有對聯,以明清,民國至今的粵人作品為主,如梁啟超、康有為、李文田、葉劍英、黎簡、劉華東、高劍父、陳璞等。

  李柏坤續說:「『嶺南之風』的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七時至晚上十一時,歡迎市民免費參觀,感受一下嶺南庭院的清雅氣息及閒情逸趣,並加深對嶺南風格公園的認識,增廣見聞。」

  荔枝角公園共佔地十七點六五公頃,分三期興建。第一期及第二期已分別於一九八九年及一九九七年興建完成。而第三期除「嶺南之風」的中式公園外,也包括已於一九九九年二月開放予市民的園景地方及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開放的西式公園部份。

二○○○年十一月四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