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聲樂講座系列 揭開歌聲的魅力(只發中文稿)

**************

  人聲既是最原始的樂器之一,亦經常被譽為世上最完美的樂器;中世紀時期的聖歌更被視為現代西方音樂的起源。我們現在不也是經常透過欣賞聲樂,甚至親自開腔,唱唱卡拉OK來舒緩種種壓力嗎?為了讓樂迷對聲樂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準備了一系列五個講座,希望大家能對不同的聲樂曲種和特色有所認識。

  五講的內容分別是「從零開始」、「上帝也瘋狂(神劇與清唱劇)」、「劇力萬鈞 I — 英雄史詩的歌劇世界」、「劇力萬鈞 II — 紙醉金迷的歌劇世界」、「藝術歌曲 — 高檔藝術?」,由李國麒以粵語主講。

  「從零開始」是與大家分享和探討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我們不常接觸的各類聲樂作品。

  「上帝也瘋狂(神劇與清唱劇)」主要以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歐洲各地發生了血流成河的戰爭為背景。繼這個「上帝也瘋狂」的歲月後,音樂界出現了三個新的聲樂曲種:歌劇、神劇和清唱劇,後兩者雖然都是以宗教題材為主,但形式郤截然不同。想了解這兩大聲樂曲種的異同,便不容錯過這個講座。

  「劇力萬鈞」的「英雄史詩的歌劇世界」及「紙醉金迷的歌劇世界」則講述十七至十九世紀西方音樂的發展,由發明了「歌劇」這種融合了各種不同表演藝術的創作,到進入十八世紀以後,歌劇在各範疇的多方面改變,以至踏進十九世紀,充滿戲劇性和以表達感情為主的新創作意念出現,令歌劇界呈現又一個新局面,不少偉大歌劇作品如威爾第的《亞依達》和《茶花女》、比才的《卡門》等都在這時期寫成。十九世紀可以說是西洋歌劇發展的全盛時期,這一講能把參加者帶進這個「劇力萬鈞」的歌劇世界。

  「藝術歌曲 — 高檔藝術?」讓藝術歌曲是高不可攀的「藝術」的說法重新定義。其實,在十九世紀藝術歌曲只不過是當時社會的流行音樂,「藝術歌曲」亦不過是後人強加在它們頭上的稱謂!要聽得懂這些作品,不用精通多國語言,只要大家不會一聽見「藝術歌曲」這四個字就怕得「掉頭走」的話,便很容易可以找到其中的樂趣。

  李國麒肆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長號演奏;其後赴笈美國,在西北大學修畢碩士課程,並獲學院頒發榮譽獎狀。回港後除任職樂隊導師及指揮外,李氏亦致力音樂教育和推廣工作。曾任教於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等;並為香港管弦樂團、藝術圖書館、音樂事務處、前市政局和其他不同機構舉辦多個音樂講座。其輕鬆幽默的風格,一直深受聽眾愛戴。

  各講舉行日期如下:

十月二十日(星期五)     從零開始

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三)    上帝也瘋狂(神劇與清唱劇)

十一月三日(星期五)     劇力萬鈞 I-英雄史詩的歌劇世界

十一月十日(星期五)     劇力萬鈞 II-紙醉金迷的歌劇世界

十一月十七日(星期五)    藝術歌曲-高檔藝術?

  各場講座均於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太空館舉行,票價三十元,現已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設有高齡、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

  節目查詢請電:二七三四 二九三五;查詢及留座請電:二七三四 九○○九。

二○○○年十月十九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