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肚能容,容人間難容之事;開口則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他是名重一時的紅頂商人。
「名場利場,無非戲場,做得出潑天富貴;冷藥熱藥,總是妙藥,醫不盡遍地炎涼。」他也是濟世為懷,贈醫施藥的慈善家。
「現在國家淪落得如此田地,的確需要有人出來做點事•••」可惜他亦是政治鬥爭下的一個犧牲品!
胡雪巖是晚清的一代傳奇人物,他崛起於國家多事之秋,經商致富,同時也有救國之心,《親愛的,胡雪巖》一劇,述說胡氏由二十至五十九歲,由冒起至失敗的四十年光景,用今人的角度,且看故事主人翁如何在亂世之中,尋找生存的價值。
「胡雪巖充滿生命力,撇開國家和歷史的包袱,單看他的一生起伏已是色彩斑斕,一個個的危機是跌盪的旋律,譜成一首『生命交響樂』。」就是這個緣故,促成了潘惠森揮筆寫下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
劇情開始,正值胡雪巖廿歲,即道光二十二年,那時的他一貧如洗,又初出茅廬,但已顯出與眾不同的見識和令人信服的領導才能,例如他義無反顧地貸款給王有齡「捐官」,也結交了知心友人漕幫首領龐若天及忠僕賴阿四。
在王有齡的協助下,當時只有二十七歲的胡雪巖開設銀號,大展拳腳,他更襄助王有齡,準備給予作亂的太平軍迎頭痛擊,在與外商購買軍火的生意上,初試啼聲,盡顯商業才華。十年後,胡雪巖基業已有小成,家境康裕的同時,家中母親及妻子都因他長年在外做生意而苦惱,胡氏則表明尚要闖一番事業。其時他趁太平軍作亂,開設大押,而他的茶葉生意,已佔全國四分之一市場。外國茶葉商為求更多利潤,開始向胡施壓。他有感外商向中國售賣鴉片,遺害萬千,遂不肯割價之餘,更施壟斷手法迫洋人就範,贏了一大仗。這時候,他認識了一個紅顏知己阿香。另一方面,杭州被太平軍圍城,情況日益危急。胡受王有齡所托,正火速辦糧食與藥物回杭,到王氏死守殉國,胡仍無法入城,仔遂轉求軍機大臣左宗棠出兵,困遂得解。胡氏得忠僕阿四保衛,家眷倖免於難,夫妻二人重逢,彷如隔世,惜胡母在不堪刺激之下,神經變成失常。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胡雪巖重整旗鼓,更獲左宗棠賞識,事業如日中天。胡氏有感母親遭遇,遂起濟世之心,並得奇人余修初之助,開設胡慶餘堂藥局,贈醫施藥,惟他與妻子的感情日益轉淡。
對於胡雪巖在事業上幾至瘋狂的境況,阿香在旁規勸有加,但得不到胡的反應。此時,他已貴為浙江布政使,為左宗棠平定新疆作後勤工作,誰不知朝中李鴻章與左宗棠為忤,要打擊左氏,先去其羽翼,胡便成為政治犧牲品,以致家財盡失,阿香亦別求他去,胡雪巖一生由絢爛回歸平淡,在好友余修初、龐若天和賴阿四協助下,與母親及妻子飄然退隱。
眾劇團成立於本年初,是本世紀第一個創辦的本地劇團。成員為沙田話劇團舊人,在蔡錫昌領導之下,以「眾」志成城的精神,向前跨進,沿襲戲劇傳統,重新探索劇場本體的生命,為本地劇壇釋發出觀照社會和震人心弦的力量。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以粵語演出的《親愛的,胡雪巖》,將於九月十五至十七日(星期五至日)晚上七時三十分,以及九月十六至十七日(星期六至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演出。票價一百五十元及一百元,設高齡、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另設集體購票計劃,凡購票四至十張可獲九折、十一至二十張八五折、二十張以上八折優待。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
節目查詢請電:二七七○ 二二七五;票務查詢及留座請電:二七三四 九○○九。
完
二○○○年八月十五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