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為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蕭炯柱今日(星期三)在立法會會議上「致謝動議」辯論致辭全文:
主席女士︰
首先讓我多謝各位議員在進行有關《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時,就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和市區重建等方面發表寶貴的意見。我亦藉此再次感謝各位議員於十月十三日在有關環境保護的動議辯論中向政府提供意見。
今天我不會重覆在上次環保辯論中已經提出過的課題。各位議員在致謝議案發表的意見,我局的同事已一一記下,在未來的日子,我和同事們會分別在本會的環境事務委員會和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按各位提出每一事項詳細跟進。
現在我想談兩個課題。市區重建的計劃,和環保工作的展望。
上星期政府發表了一份《市區重建局條例草案》的諮詢文件,徵詢公眾對於成立市區重建局的意見。我和同事會在未來多個星期的諮詢期內,就市區重建這課題向各位詳細解釋政府的建議,聽取各位議員的意見。
有人問,政府為甚麼要草擬一條全新的法例,而不只是修訂現行的條例?理由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需要脫離過往沿用的模式,而採用一套新方法,去全面加速推行市區重建。香港現正面臨一個市區老化的危機。很多樓齡超過三十年的樓宇,由於長期缺乏適當的維修,已呈現提早老化的跡象;預計在未來十年內,樓齡超過三十年的樓宇,數目將增加百分之五十。我們必須對症下藥,以新的方案去解決這問題。
我們建議的市區重建計劃,旨在締造一個「三贏」局面 - 無論是租戶,業主或香港整個市區本身,均可從中受惠。
首先,居住在殘舊樓宇的租戶將會得益。他們現時的生活環境擁擠非常,壎舠〞p甚為惡劣。重建舊區,可真真正正地改善這些租戶的生活質素。我們深信市區重建局將會與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通力合作,令受重建影響的租戶能夠獲得妥善安置。
第二,物業業主亦會從市區重建中受惠。很多舊區的業主,由於樓宇業權分散及缺乏資金,沒有能力組織起來自行進行重建,沿現有法例方式進行收購重建,私人發展商對參與重建這些舊區的興趣不大。市區重建局的出現會為這些舊區業主帶來新機會:受重建計劃影響的自住業主,除了可得到法定的補償外,亦會獲發給一筆特惠津貼,讓他們可購置同區內約十年樓齡,面積和原來物業相若的單位。
第三,新的市區重建計劃會改善香港整個市區的面貌。藉著市區重建,我們可以重新規劃及妥善整理市區的環境及結構,區內可增設休憩用地和社區設施。住在重建樓宇附近的居民,會因為整體環境得到改善和社區的綠化而受惠。
在落實市區重建計劃的時候,我們會堅守一個原則,就是確保個人權益得到保障。在平衡社會各界利益之餘,任何受市區重建影響的市民的合理權益,會同時獲得保障。
接著我想談環保。有人質疑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改善環境的計劃,是否只針對減低過去污染所帶來的遺害,減低日後污染成因,而並無其他實質效用。這說法其實只是對政府的環保計劃了解了一半。其實,政府落實改善環境計劃,對社會會帶來與環保無關的利益。
讓我舉三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我們在探討如何更加善用物料和資源的過程中,會觸發新的營商概念。善用物料和資源,對投資有利,而且會對環境管理服務造成需求。這些服務行業包括清理環境污染物的行業、減低環境污染成因的專業公司、以至改良物資運用以達到環保目標等等的行業。提供這類服務的香港公司,活動範圍不單限於本港,更可擴展到南中國及區內其他地方。這方面的業務發展極具潛力,而這類服務一方面有助紓緩區內污染的壓力,另一方面會為香港帶來新的營商機會。
第二個例子,在未來數月,政府會大力推動物料回收計劃。若每家每戶,以至每家公司日常都能稍加注意避免產生廢物,以及把物料分類,不但可省卻社會為了處置物料而引致的巨額開支,更為從事物料循環再用的行業營造更多商機。
第三個例子,就是本港一所大學正在研製一種全球獨有的微粒過濾器,能以極低成本減少行駛中車輛所造成的污染。我們支持發展及測試這種產品,不單可在本港製造及安裝這類過濾器方面創造新的生產及就業機會,而且可將產品推廣至亞洲各地,協助改善車輛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
香港的經濟發展一向有賴港人的創意和活力,我們以至下一代能否創出新的發展空間,取決於香港能否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找出新出路。我深信香港具有足夠能力,成為亞洲「綠色工業」的表表者,在區內擔當「火車頭」的角色。
推動香港持續發展,並不止於推動環境方面的持續發展,還在於維持這個都會積極進取和未雨綢繆的精神。也來自我們對下一代的關懷,以及為他們未來設想而籌劃的行動。我們今日有的成就,就是因為上一代含辛茹苦,為我們的教育及就業作出各方面的安排和犧牲。到我們這一代,同樣也正為子女的教育和事業作出各種打算。這是絕對正面的。但在二十一世紀將臨之際,我們為下一代的安排,在教育,就業及日常生活的照顧之外,實在可擴展至改善他們日後整體生活環境質素的層面,為他們及他們的後代建設一個生活得更舒適、更美好的城市。因此來年我們部分重要的工作,是激勵社會各階層參與發展環保工作,加強民間合作,務求改善本港及整區的環境。
未來的工作固然艱巨,但令人鼓舞的,是市民的環保意識正日漸提高。我深信,只要我們抱著同一理想,加點努力,一定可以把香港發展成為一個環境優美、充滿創意和活力的城市。
完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