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懲教署轄下的戒毒治療計劃全面及有效

*****************

  懲教署所推行的戒毒所計劃不但證實屬全面及有效,同時過去二十年來的發展享譽本港及國際。

  懲教署助理署長(更生事務)彭詢元今日(星期一)在香港中文大學一項一九九九年香港與內地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研討會上有以上表示。他說懲教署作為政府打擊毒品的一個重要部門,會按其宗旨和任務,致力推行強制的全面戒毒計劃服務社會。

  「懲教署作為發展強制戒毒計劃的先驅,在香港的戒毒治療計劃方面,長期積極參與,為法庭裁定觸犯罪行雖未必與毒品有關及認為適合參與戒毒所計劃的染有毒癖的人士提供治療服務。」

  「透過堅毅使用適當的權力,使大多不求進取的所員,能夠獲得頗為奏效的照顧。」

  「所員除要根治身心和情緒上對毒品的依賴以及恢復健康外,亦須接受善後輔導人員為期一年的法定監管。這些輔導人員曾受社工訓練並以社會為本的方式監管釋後的所員。」

  「無家可歸(遭家人摒之門外)和無親故的獲釋所員,均須接受嚴密監管及頻密輔導,因此會獲安排居於中途宿舍。」

  「在一九九八年底,共有八百四十五名戒毒者在戒毒所接受治療及有一千七百零二名獲釋所員接受輔導人員的法定監管。」

  彭詢元說:「戒毒所計劃是否成功,可從獲釋所員完成監管而沒有再被定罪和繼續遠離毒品的數目反映出來。在一九九八年,共有二千零九十六名人士從戒毒所獲釋,其中完成一年監管而沒有再度犯罪和吸食毒品者達一千四百六十人(佔百分之六十九點七)。」

  他指出香港推行多種戒毒治療與康復計劃,計有懲教署的強制戒毒計劃、壎芵p的美沙酮門診自願戒毒計劃,以及由香港戒毒會及其他非政府機構如若干基督教福音團體等的自願住院治療計劃。

  他指出,治療計劃旨在使戒毒者完成康復,幫助他們戒除毒癮,根除他們在心理和情緒上對毒品的依賴,幫助他們養成一套為社會接受的行為模式,以便改善他們的處世技巧和提高他們覓得有意義受薪工作的機會。

  「儘管政府竭力打擊販毒和吸毒問題,毒品仍無處不在,普通人如生活緊張、精神受壓、意志不足,便難拒毒品誘惑。」

  「社會咸認染上毒癖的罪犯有『雙重缺失』,而這類罪犯對此亦深以為然。吸毒者大多自我形象及信心低落,在面對日常困難時,不會循正途尋求協助及指引,反借毒品解脫,這便是他們最需幫助之處。」

  「除要令戒毒者戒除毒癮和根除對毒品的倚賴外,戒毒所計劃最茩垣灠ㄔL們對吸毒可逃避困難的錯覺,以及提高他們的社會功能,藉此增強抗拒毒品的意志,從而協助他們脫離毒品的虛幻世界。」

  「首先,要他們知道毒品乃問題之源,而非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其次,要激勵他們如常人般面對和應付問題,而不可採取逃避態度。」

  「第三,加強他們的意志及自信以提高其適應力,並使他們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和養成社會接受的行為模式,提高謀生機會。」

  「第四,要不斷關心,支持和嚴密監管他們,恰當的關心和運用權力不可或缺,因為他們在痛苦的康復過程中,頗易半途而廢。戒毒者很少能單靠自己而戒除惡習。」

  他說,為確保戒毒所所員長期獲得關心和指引,戒毒所採用「貫徹輔導」的理念。

  「犯人進入戒毒所後,戒毒所除了滿足他們日常生活所需外,亦即時展開善後輔導服務。」

  「他們由開始服刑直至改過自新,重返社會接受監管完畢為止,都獲一名指定的善後輔導人員照料。」

  「戒毒所旨在為所員提供適時恰當而全面的自新計劃,讓他們由進入戒毒所直至獲釋後接受監管完畢的整個期間,均獲所有職員,包括紀律人員和專門人員適當的照顧、關心和支持,以便重新做人,遠離毒品和罪惡。」

  「輔導人員會採用社區為本的方式,定期到訪受監管者的家居、學校或工作地點,及按需要提供適當的協助和支援。」

  「此等包括危機介入,轉介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協助受監管者失業時求職,以及受監管者遇到住宿問題時代其作出有關安排。」

  「除提供輔導及協助之外,善後輔導人員會隨時向受監管者收集尿液樣本,以檢驗其是否不沾毒品,防止他們重沾惡習。」

  彭詢元說︰「善後輔導人員會確保受監管者遵守監管令的條件。如受監管者違反規定,便會有可能被召回戒毒所再接受治療,以免他們繼續墮落。」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