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臨時市政局將舉辦三項大型展覽

**************

下稿代臨時市政局發:

  由今年九月起, 臨時市政局將舉辦三項大型與中國歷史和文化有關的展覽。

  臨時市政局博物館委員會主席莫應帆今日(星期五)在記者會中作上述表示。

  莫氏表示:「第一個展覽是於九月中旬,香港歷史博物館將與北京中國近現代史博物館合辦一個名為「百年自強:近代中國的崛興」專題展覽,探討中國在過去百年所經歷的巨大變化。而香港藝術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及河北省文物局將於本年十月一日至二○○○年一月九日舉辦「戰國雄風 ─ 河北省中山國王墓文物展」。最後是於十二月十四日至明年六月十一日期間,在科學館專題展覽廳展出的「中國恐龍化石」展覽。」

  「百年自強:近代中國的崛興」專題展覽是與北京中國近現代史博物館的第一次合作,這次展覽的展品一共有一百八十件,有不少是屬於國家一級文物。重點展品包括孫中山先生學醫時使用過的顯微鏡頭、袁世凱手批的二十一條原稿、五四運動期間北京大學學生使用過的布旗、中國大法官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所穿的法袍等等。

  除展品之外,這次展覽亦會展出超過二百幀歷史照片,不少照片都是首次在港亮相。

  市政總署署長鍾麗幗表示:「這個『百年自強』的展覽肯定可以令參觀者大飽眼福,亦是香港臨時市政局慶祝五十周年國慶所呈獻的最佳禮物。」

  她補充道:「一九九九年標誌著本世紀及千禧年的結束。在這個時候去重溫和檢討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最理想不過的。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了解中國過去的歷史,有助我們探索未來的發展路向。更何況中國與香港是血脈相連的。回顧中國近百年內所發生的大事,有不少事件是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便曾在香港學醫,並籌劃反清的革命運動;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在香港組織抗日活動,聲援祖國的同胞;六十年代由國內文化大革命引發的香港六七暴動等等,皆一一證明香港與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事實。換言之,要認識香港歷史,加強公民教育,首先便要瞭解中國的歷史,所以我認為這個展覽是很有意義的。」

  為配合這個展覽,博物館準備舉辦一系列教育及推廣活動,以增加展覽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市政總署將與教育署和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合辦一項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介紹中國近代史教學的最新趨勢和方法。署方亦會在展覽期間舉行多次簡介會,向中小學老師介紹展覽內容。

  同時,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署方將籌辦多項與展覽主題相關的校際比賽,包括壁報設計、徵文、歷史模型製作、歷史廣播劇創作、以及近代史問答等。署方更會製作香港首張有關近代中國歷史的光碟,作為中國歷史科課程的互動式教材套。

  「所以這次展覽將會是一項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對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必定產生極大迴響。」鍾署長說。

  香港藝術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及河北省文物局將於本年十月一日至二○○○年一月九日舉辦「戰國雄風 ─ 河北省中山國王墓文物展」將展出文物包括鑲嵌金銀青銅器、玉器和陶器。其中最矚目者為九鼎、編鍾、戰車和家具的金銀飾件、設計精緻的銅燈、玉雕俑像及玉飾、石製六博棋盤,以及黑陶器。

  「由於歷來有關中山國的史料有限,預料展覽勢必成為國際焦點,並將會是繼『國寶 ─ 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及『大英博物館藏埃及珍寶展』後的另一項重要展覽。」莫氏說。

  鍾署長補充道:「這個展覽的所有展品均兼備戰國時代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風格,將使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融匯多源特性,有更深切的了解。」

  以中國恐龍為主題,將於十二月十四日至明年六月十一日期間,在科學館專題展覽廳展出的「中國恐龍化石」展覽,將包括14具選自北京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和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真正恐龍化石,而著名的中國恐龍如馬門溪龍、多棘沱江龍和棘鼻青島龍將會在模擬史前生態環境的場景中展出。在中國發現的動、植物化石以及恐龍骨、頭骨、牙齒、恐龍蛋及腳印亦將同時展出。

  莫氏說:「屆時,科學館的廣場將會擺放一具四米高的建設氣龍化石模型,以吸引遊人注意。」

  「這個展覽將我們從歷史的旅程帶回宇宙洪荒的世紀。」鍾署長說。

  以上三個大型展覽,都是千禧年紀念活動,亦被列為香港旅遊協會「環球盛事匯香江」節目。

  在評及這三個大型展覽時,鍾署長表示:「大家會留意到,博物館近年的展覽,愈來愈盛大,也愈來愈重要。這都是因為館方的專業工作,建立了國際聲譽,許多外國知名博物館都願意和我們合作,把珍貴的展覽帶來香港展出,使市民大飽眼福。」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一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