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立法會六題:融合教育先導計劃

**************

  以下為今日(星期三)立法會會議上,楊耀忠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的答覆:

問題:

  當局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展開一項為期兩年的融合教育先導計劃,以協助須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融入普通學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檢討該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成效;若有,檢討結果為何;

(二) 是否知悉現時參與該計劃的九間學校會否繼續參加;有多少間其他學校曾向當局表示有意參加該計劃;及

(三) 有否制訂措施及有否計劃增撥資源,以推廣該計劃;若有,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一) 在一九九六年五月,教育委員會特殊教育小組發表了有關特殊教育的報告書。教育委員會考慮過在公開諮詢期間收集到的意見後,認為有需要為融合教育制訂長遠策略。因此,教育委員會建議在普通學校推行先導計劃,以便制訂未來策略。先導計劃由一九九七年九月開始,為期兩年,共有九所學校參加,取錄四十九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這些學生類別包括:輕度弱智、弱聽、弱視、身體弱能和智力正常的自閉學生。

    教育署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委託香港教育學院檢討「融合教育先導計劃」。學院向九所參與學校的校長、教師及家長進行調查。學院已於一九九八年七月提交中期報告。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1) 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七)弱能學生的家長都滿意子女在學業方面的進展情況。

2) 參與學校的校長及教師都認為,「融合教育先導計劃」可帶動校內學生的社交發展。

3) 大部分主流學生的家長(百分之七十五)都支持融合教育。

4) 至於曾與弱能學生直接接觸的教師,他們比未有機會接觸弱能學生的教師更能接納學生的個別差異。

5) 大部分主流教師(百分之七十)對於掌握幫助弱能學生的教學技巧和方法有信心;但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對於課程剪裁及百分之三十五對協作教學有信心。

    另外,教育署已根據中期報告建議改善的地方,由一九九八年九月開始展開下列工作:

1) 改善全校參與的運作 - 教育署繼續協助學校推動全校參與,促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及加強教師的協作教學技巧。

2) 教師培訓 - 教育署已要求本港大專院校舉辦更多培訓課程,加強教師的教學技巧和信心。此外,教署會繼續舉辦各項活動,如研討會、校本工作坊及聯校經驗交流會等。

(二) 現時參與計劃的九所學校,在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學年會繼續提供融合教育。此外,現時已有十一所中小學校,表示願意在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學年提供融合教育。

(三) 除了現時參與融合教育先導計劃的九所學校外,教育署已計劃在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學年,將參加學校數目增至二十所,及在二零零零/二零零一學年將計劃進一步推廣至四十所學校。為推行上述措施,政府已在基線撥款預留資源,即教育署於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學年將獲撥款一千一百萬,而在二零零零/二零零一學年獲撥款二千二百萬。

    教署已為融合教育展開一連串的宣傳活動,包括巡迴展板、定期通訊、木偶劇、徵文比賽、標語及海報設計比賽、綜合表演、專業講座、活動教材套和宣傳錄影帶等,對象包括教師、學生和家長。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