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雅俗共賞 浙江崑劇團展現戲曲美的藝術(只發中文稿)

******************

下稿代臨時市政局發:

  被喻為「諸劇之母」的崑劇,至今仍保存其美學表演風格。看崑劇表演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崑劇特色是熔歌舞詩畫於一爐,觀眾不是光聽細膩婉轉的「唱戲」,而是看「演戲」,演員滿台生風,表演身段一如舞蹈,優美舒緩,靈活的眼神、體態,直教人回味。不管對戲曲有否深入認識,五月七日至九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由浙江崑劇團的三晚不同的表演,觀眾將可看到崑劇作為戲曲典範,多姿多采的面貌。而各節目的唱、唸,均有中文字幕方便觀眾欣賞。

  此次擔綱演出的演員有多位是國家一級演員及梅花獎得獎者,包括浙江京崑藝術劇院院長,唱、唸、做、表,功力已臻爐火純青,有「崑曲巾生魁首」稱譽的汪世瑜,嗓音清脆甜潤、表演細膩含蓄的崑劇名旦王奉梅,有「江南一條腿」之美譽,不但武打出色,身段更仿若雕塑的林為林,著名崑劇付丑王世瑤,多才多藝老生張世錚,以及崑劇大師俞振飛的關門弟子張富光等。演出將充分展示崑劇的唱、唸、做、舞、身、眼、手、步的韻味。

  崑劇是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有五百多年歷史,對多個劇種尤其京、湘、川劇的形成,都有直接影響。雖經多次式微的危機,但依然活下來,主要是由於文人的參與創作。劇本的文學性極強,文字精練高雅,文人更參與紀錄樂譜、身段譜及評論等。

  崑曲唱腔尤如水磨磨米粉做成的湯圓,輕柔委婉,細膩滑溜,主要樂器是笛子,演員功底十分扎實,邊唱邊舞,四肢收放隨意,生動活潑,即使坐、立,仍以身段、眼神、腰身、手袖等配合所演出人物的造型效果。

  崑劇雖然典雅,但卻能做到雅俗共賞。下月初的三場表演,首兩場為折子戲,最後一晚為《長生殿》。節目特別編排生、旦、淨、末、丑俱全,文武兼備,亦莊亦諧。有偏重於唱唸,有偏重於舞蹈,愛聽唱的可聽出耳油,愛武打的會驚喜讚歎,不但適合戲迷欣賞,亦可以使年輕觀眾較易觀賞。浙江崑劇團在台北時的演出,便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及新戲迷觀眾。

  五月七日(星期五)的演出包括《連環記.試馬》、《漁家樂.藏舟》、《鮫綃記•寫狀》、《繡襦記.教歌》及《獅吼記•跪池》。五月八日(星期六)的節目有《連環記•問探》、《白兔記•搶棍》、《十五貫.見都》、《百花贈劍》及《界牌關》;而五月九日的《長生殿》則由「定情」、「進果」、「絮閣」、「權鬨」、至「驚變」及「埋玉」。

  票價分八十元、一百三十元、二百元及三百元,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並設有高齡、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購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

  為使觀眾更能細心欣賞此次的演出,主辦機構臨時市政局,特別舉辦免費展覽及四個不同的演出前示範講座。《諸劇之母,好戲連場 ─ 迎浙江崑劇團來港演出》的展覽將由四月十八日起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展出。

  第一個示範講座「崑劇《長生殿》─唐明皇楊貴妃不朽的傳奇」,於四月十七日下午三時至五時,由崑曲研究者古兆申及前江蘇省崑劇院表演藝術家王亨愷主講。四月廿四日,下午二時半至五時則有「任白戲寶與崑劇」,探討崑劇與粵劇的聯繫。由粵劇名伶阮兆輝,戲曲評論員黎鍵及塵紓主講。五月三日晚上七時至九時的講座是「多姿多采的崑劇 ─ 生、旦、淨、末、丑的表演特色」,由塵紓主持,浙江崑劇團演員主講;三項講座均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舉行。而於五月五日晚上六時半至八時半在香港城市大學惠卿劇院有「浙江崑劇團 ─ 生、旦、淨、末、丑示範講座」,由中國文化科目主任鄭培凱教授主持,浙江崑劇團演員主講。全部免費入場,先到先得。

  查詢節目及講座電話:二七三四 二九三○。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