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二十一世紀優質幼兒教育(只發中文稿)

***********

  教育署署長羅范椒芬今日(星期六)表示,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香港要維持國際大都會的地位,必須倚仗富有創意、應變力強兼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培育優秀的人才,則須由幼兒教育開始。

  羅范椒芬出席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第四屆國際研討會致辭時表示,幼兒教育是兒童的啟蒙階段。優質的幼兒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

  她指出,由於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個性,發展速度亦不盡相同,所以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及照顧兒童的個別差異,讓每一個孩子都可因應本身的能力,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獲得均衡的發展。

  她又說:「為人父母者,也要認識和接納子女的特性,不能夠強加比較,或對子女期望過高。」

  羅范椒芬強調,幼兒教育的重點,不在於灌輸知識,而是令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態度,培養他們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和樂於學習的精神。此外,亦要提供機會,讓他們經歷愉快及多姿多釆的群體生活,從中培養責任感、學會尊重別人、建立自信及健康的自我形象。

  她表示,鑑於大部分家庭都安排子女接受學前教育,政府由九十年代開始,已不斷採取措施,提高學前教育的質素,例如提供資助以改善師資,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學費減免計劃等。

  此外,教育署亦制訂《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和家長手冊,詳細介紹幼兒的身心發展過程及相應的教育目標和課程安排。教育署視學人員也有定期探訪各幼稚園,就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提出改善建議。

  羅范椒芬說:「縱使我們已努力改善,但一些不健康的學前教育現象仍然十分普遍。」

  這些現象包括過早要求幼兒寫字,影響兒童的肌肉發展;過量的家課對幼兒造成壓力,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刻板的抄寫練習及測驗考試,壓抑幼兒的創意:更有幼稚園以商業化的經營手法,藉電腦及英語課程招徠,但成效卻存疑,甚至對幼兒有負面影響。

  她指出要徹底改變這些現象,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她說:「首先要令家長對幼兒教育有正確的認識。」

  「香港大多數家長對培育下一代的意識都很強,亦明白『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的重要。然而,在實踐時,部分家長由於望子成龍心切,總是側重兒童在『讀』、『寫』和『算』方面的表現,更誤以為幼稚園課程越多越深,越早學習兩文三語和資訊科技,便是『好』幼稚園。」

  她又說:「我們要幫助幼兒培養求知慾,發揮創意,建立自尊和自信,為終生學習奠立良好的基礎。」

  優質教育基金去年通過撥款予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為香港幼兒教育及護理課程制訂表現指標。

  羅范椒芬表示,這些指標會有助評核幼稚園的質素,供家長在選擇幼稚園時參考。她希望家長與學前教育工作者建立伙伴關係,在擬訂課程和教學政策方面,盡量提出意見,共同實踐教育理念,令兒童喜愛上學,樂於學習。

  她亦呼籲各界積極改善幼兒教育的師資和培訓,加強學前與小學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溝通和課程上的銜接,讓兒童能夠順利而愉快地從幼兒教育進入基礎教育。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