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完成露台及平板簷篷調查

**************

屋宇署署長蔡宇略博士今(星期五)日表示,該署已完成對露台及平板簷篷的調查。

蔡宇略在記者招待會上說,調查工作由屋宇署的一個特別專責小組及顧問公司進行。調查涵蓋九百八十一個與一九九四年在香港仔發生倒塌事件的簷篷屬同類型設計的簷篷。

「這些簷篷均為懸臂式平板建築方式及跨度不少於一點五米。調查旨在將簷篷分為三大類別,即情況令人滿意的簷篷,需要維修的簷篷及需要作詳細勘察以確定其類別的簷篷。」

「在已經調查的簷篷中,有四百零五個的情況令人滿意,二十八個已經拆除,其餘的需作進一步勘察或維修。」

「由於只在簷篷最多兩至四處挑選位置進行現場測試,我們認為有需要進行詳細測試或勘察,以決定其餘簷篷的跟進工作。」

他說:「所以我們將會發出勘察令。不過,這並不表示這些簷篷有即時倒塌的危險。」

蔡宇略說:「調查發現有關簷篷的穩定性有三大範疇,令人關注。」

他說:「這包括由於做工差劣引致放置鋼筋位置不適當,使用不當引致超荷載,違例構築物及沙漿底層過厚和鋼筋z蝕。」

為了提高建築的質素,蔡宇略說,去年十二月已修訂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作業備考,更嚴格列明設計及興建懸臂式建築的規定。

「下一期調查簷篷的目標約有九百個,為一九八零年後建成而屬同一類型設計。而其餘的六千四百個簷篷為低風險建造方式例如梁板式設計,有關的勘察策略及程序表將於稍後制定。」

談及露台方面,蔡宇略說,本署已完成調查六百四十五個建於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八年間建成的露台,該等露台與去年馬寶道倒塌的露台出現同樣的損壞情況。

「調查發現共有三百六十七個露台情況穩固,沒有明顯損壞情況出現,有一百六十三個情況良好,只有輕微及部份損壞情況出現。屋宇署將向業主發出勸諭信,促請進行維修工程。」

「另有一百一十四個露台外表呈現不同程度的損壞情況,本署將向業主出法定命令,指令進行詳細勘察及制訂適當的維修工程。有一個露台需要進行緊急撐柱工程。」

「調查顯示露台鋼筋不斷z蝕。因此,這些露台的情況需作定期性監察。尤以容易有水份滲入的露台為然。」

他續稱,如發現滲水或水份侵入情況,應徹底維修以減少z蝕的速率。由於天台防水層損壞及違例改建工程引致水份侵入情況,亦應盡快處理。

蔡宇略說,本署正積極與幾所大學進行實驗,以確立平板簷篷倒塌的主要因素及實際應用高科技探測方法,例如動力反應方法。

他說:「當這個方法全面發展後,將較一般的勘察技術更為經濟,可靠及快捷。」

今日較早前,蔡宇略在一個高層建築國際會議上表示,由於城市不斷向高空發展,所以出現有關樓宇的規劃、設計、建築、保養及管理問題,需要以創新及知識為本的解決方法。

他說:「藉蚢儱茤、通風和建造安全的某些重大問題施加以科技為本,有系統和科學的樓宇管制,就可以推行邁向高層樓宇的轉變。」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