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稿代臨時市政局發: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使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的變革,對人類文明文化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據考古發現,甘肅天水放馬灘五號漢墓曾出土紙圖,證明了中國在西漢時期已發明了紙張。及後至蔡倫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改進了造紙術,提高紙的質量,更便於書寫。
除了造紙,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另一項印刷術,更對世界文化的傳播、交流與發展起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時間是隋代至前唐期間,及後傳入朝鮮、日本、越南和琉球等東亞各國,後西傳至阿拉伯地區。
想要了解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等發明,如何蹍轉傳播到世界各地,和一睹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紙張,和一些古代雕版及活字印刷工具等文物的面貌,必定不能錯過本月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天工開物──中國古代科技文物展』。
除了造紙和印刷術外,還有另外八個專題,包括天文、指南針、火藥、農業、紡織、陶瓷、銅鐵冶鑄及機械製造,共展出二百五十多件與中國科技有關的展品,全部選自國內眾多博物館的重要文物、複製品及圖片,展示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這些重要發明和技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和貢獻。
市民可透過臨市局網頁瀏覽有關『天工開物-中國古代科技文物展』的資料,網址為:http://www﹒usd﹒gov﹒hk/hkmh,或致電二十四小時資訊聆電話一八七八八○八,收聽展覽的詳情。
展覽標準收費二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及殘疾人士可享用優惠票價十元,學校於一個月前以書面申請參觀,如人數不少於二十人,可豁免入場費。香港歷史博物館於十月一日起逢星期五休館。
『天工開物──中國古代科技文物展』將於本月二十九日至明年一月三日,於尖沙咀漆咸道南一百號,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該展覽由臨時市政局香港博物館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合辦,勞力士及中華青少年歷史文化教育基金贊助。
完
一九九八年九月五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