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二題:東涌空氣質素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志全議員的提問和署理環境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去年二月二十八日回覆本人的質詢時表示,東涌的空氣質素在二○一三年至二○一七年期間持續改善。然而,近日有不少東涌居民向本人反映,他們覺得東涌的空氣質素近月(特別是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持續惡化。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東涌空氣質素監測站去年錄得各類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即PM10)、微細懸浮粒子(即PM2.5)、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一氧化碳)的濃度超出空氣質素指標或其他相關指標的次數分別為何,以及每種污染物超標的詳情,包括平均及最高的超標幅度及濃度分別為何;

(二)將會推行甚麼措施,確保東涌的空氣質素不會進一步惡化;及

(三)有否定期檢討各項改善空氣質素措施對改善東涌的空氣質素的成效;若有,結果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我一併答覆如下:

  本港包括東涌近年的空氣質素整體上已有所改善。在二○一四年至二○一八年期間,東涌空氣質素監測站錄得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已下降了約兩至三成,只有臭氧的水平大致持平,詳情請見附件一和附件二。

  臭氧是複雜的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它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區域內不同污染源排放的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它可在區域內隨風傳輸而影響區內不同地方。

  除了致力減少本地空氣污染物排放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亦與廣東省合作應對區域空氣污染。從附件二的監測數據可以見到東涌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的整體下降趨勢已經很明顯,而反映區域煙霧問題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亦呈現下降趨勢。隨着各種污染物濃度慢慢下降,可以預見在未來形成臭氧的光化學反應亦會逐漸減緩。政府會繼續監測本港各區包括東涌的空氣質素,持續評估改善空氣質素措施的成效。



2019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