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具強大抗藥性的病原體
*****************
  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蔣麗芸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全球各地發生越來越多因感染真菌耳念珠菌而致病的個案。由於此真菌有強大抗藥性,而近半數有關患者會於90天內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已將此病原體加入「迫切的威脅」名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確診因感染真菌耳念珠菌而致病的個案宗數;有關患者接受甚麼治療及他們的康復情況為何;
 
(二)鑑於因感染真菌耳念珠菌而致病的個案有極高死亡率,政府會否規定(i)該等感染個案須按《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作出呈報,以及(ii)有關患者須接受隔離治療;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過去五年,政府有否(i)就耳念珠菌進行流行病學研究、(ii)制訂預防該真菌於病房內及社區傳播的措施,以及(iii)引入治療有關患者的專用藥物;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會否檢討向病人處方抗生素的指引,以期減少抗生素的濫用情況,避免具強大抗藥性的病原體出現;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高度重視抗菌素耐藥性的工作。在「一體化健康」框架下,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主持的「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高層督導委員會),考慮了轄下「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建議,並從考慮了人類健康、動物健康,以至環境等不同領域,制訂了整全的策略及行動計劃。就蔣麗芸議員提問的各部分,在諮詢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回應如下:
 
(一)過去五年,醫管局沒有錄得確診耳念珠菌的個案。一般而言,Echinocandin類抗真菌藥(例如阿尼芬淨(Anidulafungin)或米卡芬淨(Micafungin))是對耳念珠菌最有效的藥物,公立醫院醫生會根據真菌耐藥性的測試結果,調整相關的治療方案。實際療程所需時間會因應患者的病情及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以耳念珠菌入血個案為例,醫生會考慮病人病情的進展以及耳念珠菌是否能在血液中清除來決定療程所需的時間,療程一般大約為二至四個星期。
 
(二)政府在決定是否將某種疾病列為《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下法定須呈報傳染病時,需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疾病的流行趨勢及嚴重性、疾病出現爆發的潛在風險、有否可靠的診斷方法、有否有效的個人或公共衞生介入措施和其他較佳的監測方法、世界衞生組織的監測和呈報要求、國際間的做法,以及疾病被利用作生物武器的可能等。衞生署會因應各種傳染病的不斷演變而不時檢討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以加強監測,並在本地推行有效的公共衞生防控措施,防止傳染病蔓延。
 
  根據衞生署的紀錄,至目前為止,香港並未有耳念珠菌爆發的報告。此外,耳念珠菌現時在大部分海外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新加坡、英國等)並不屬須呈報的傳染病。衞生署會繼續密切監察耳念珠菌的流行病學情況及最新發展,適時審視相關監測措施。
 
(三)正如上文所述,由於至今香港未有耳念珠菌爆發的報告,衞生署過去並沒有進行該菌的流行病學研究。現時,有關流行病學數據只反映海外情況。衞生署會繼續密切監察耳念珠菌的流行病學情況及最新發展。
 
  衞生署一直有提供有關個人、環境衞生以及隔離防護措施的指引及建議,以推動社區及醫療環境內的感染預防及控制。衞生署亦定期為相關持份者舉辦培訓,以提供傳染病及感染控制知識更新。原則上,耳念珠菌的感染控制措施跟大部分多重耐藥性細菌相同,主要包括採取標準及接觸防護措施、注意手部衞生、環境清潔,以及適當使用個人防護裝備。與此同時,醫管局亦已制定針對耳念珠菌的指引及所需的感染控制措施。
 
  耳念珠菌相比其他念珠菌屬的抗藥性一般來說較高,但用作治療其感染的藥物組別,則基本上與現時普遍用作治療嚴重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藥無異。這些藥物都已在本地市場註冊及銷售。目前,醫管局藥物名冊備有治療耳念珠菌的專用藥物,包括Echinocandin類抗真菌藥(阿尼芬淨(Anidulafungin)、卡泊芬淨(Caspofungin)和米卡芬淨(Micafungin))及抗真菌藥Lipid formulation amphotericin B。
 
(四)為打擊日益嚴重的抗菌素耐藥問題,高層督導委員會於二○一七年推出了《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制訂的六項主要工作範疇如下:
 
(i)透過監測和研究增強知識;
(ii)完善抗菌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使用;
(iii)透過有效的環衞設施、衞生和感染預防措施,減低人類和動物的感染率;
(iv)透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知和理解;
(v)促進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及
(vi)加強夥伴關係和鼓勵相關持份者參與。
 
  相關部門及機構已按照所訂的時間表展開相關工作,以落實當中的行動。就慎用抗菌素以減少濫用方面,衞生署的「基層醫療抗生素導向諮詢小組」在二○一七年推出了《基層醫療抗生素導向計劃》,就常見的社區感染以實證為本向醫生提供抗生素處方指引,部門及機構並會根據本地流行病學和國際最佳實務適時更新,以完善抗生素的使用,例如,名為《效果》的抗生素指引已在二○一七年十一月更新至第五版。
 
  至於公眾教育方面,衞生署已透過不同媒體推廣一系列的健康信息,當中包括在社交網絡列出慎用抗生素的須知,並就常見的感染疾病制訂病人用藥須知,以增加對抗菌素耐藥性問題的認識,從而減低病人對醫生處方抗菌素的期望。
 
2019年5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