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及運輸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十月十二日)在《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闡述房屋及運輸政策範疇相關措施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市民,在過去一年,特區政府不斷努力落實房屋政策,亦都取得相當的成績。
 
  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承諾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同時亦提出是有需要檢視《長遠房屋策略》(長策)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目標中公私營房屋的比例。
 
  正如大家都知道,我們按照《長策》,政府是每年更新下一個十年的房屋供應目標。我們在去年年尾所公布的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七/二八年度十年期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當中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為60:40,即公營房屋的供應目標為28萬個單位,私營房屋目標則為18萬個單位。我們目前正就新一個十年期(即二○一九/二○至二○二八/二九年度)的房屋需求進行推算工作,並會按既定程序於今年稍後公布有關結果。
 
  《施政報告》指出,對於《長策》的十年房屋供應目標,公私營房屋比例應否維持60:40,社會上有不同意見。在制定下一個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的時候,我們會充分考慮這些意見。
 
  為了更加善用現有公營房屋,《施政報告》亦建議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考慮三項新措施。
 
  第一,建議房委會參考房協「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的實施情況,讓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業主亦可以將未補價的單位分租給有需要的家庭。
 
  大家記得,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指出,為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及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政府會促成房協試行讓其轄下的資助房屋業主將未補價的單位分租給有需要的家庭。
 
  房協剛於九月公布以試驗性質推出「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在出租計劃下,擁有未補價資助出售單位業權滿十年而單位的內部間隔為兩間睡房或以上的業主,可以將其單位分租予獲房協批核的租戶。
 
  計劃的目標租戶是輪候公屋滿三年的家庭及長者申請者,或輪候滿六年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以協助他們在獲配公屋前改善居住環境。
 
  第二,政府接納房協的建議,讓房協在其轄下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試行一項「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計劃讓年滿60歲擁有單位業權滿十年的業主,可在未補價的第二市場出售其原有單位,然後購買一個面積較小的單位。
 
  這個先導計劃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運用現有房屋資源和促進資助出售單位的流轉,另一方面亦可以讓合資格的長者業主選擇遷往更適合他們需要的單位,例如面積較小但較接近子女居所的單位。除了可以騰出面積較大的單位予住戶人數較多的合資格家庭之外,業主亦可以透過大單位換細單位,從中套取現金以作養老或其他生活之用。
 
  房協將制訂先導計劃的細節,並負責執行有關的安排。房協與房委會將盡快商議合作,以期盡早推出先導計劃,讓合資格的長者可以在房委會的第二市場及房協的第二市場購買面積較其原有單位為小的未補價單位。
 
  第三,政府建議房委會推出一項新的優惠措施,容許所有家庭成員均年滿70歲的全長者寬敞戶,在調遷至一個較小的單位後,可以享有終身全免租金。
 
  房委會現行的公屋寬敞戶政策規定,居住面積超逾既定寬敞戶標準的住戶,須遷往另一個面積較為合適的公屋單位。然而,有年屆70歲或以上家庭成員的租戶則會從寬敞戶名單中剔除,無須調遷至較小的公屋單位。
 
  我們現在提議的優惠措施,目的是提供一個免租的住屋選擇給全長者住戶,讓他們既可遷往另一個較小的單位,又可因免租調遷而節省生活開支。另一方面,措施有助增加面積較大單位的供應,分配予住戶人數較多的輪候家庭。
 
  行政長官今年六月公布六項新房屋政策,其中一項是修訂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機制。這個新的定價機制會影響房協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或會對房協造成財政的影響。所以政府會檢視與房協的地價安排。
 
  此外,政府亦決定將今年六月公布改撥為公營房屋發展的其中一幅位於啟德的用地撥給房協用作重建真善美村,然後分期在真善美村的原址重建樂民新村。
 
  由於覓地建屋需時,政府在推行長遠房屋政策和措施以外,亦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
 
  這些短期措施可以引入政府以外的力量和社會資源,為受眾提供靈活、多樣的紓緩。現時有數個項目正在進行當中。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專責小組會提供統籌支援,進一步協助及促成更多由民間機構推動的過渡性房屋項目。
 
  政府明白當前社會面對的房屋問題十分嚴峻。我們有決心並會盡最大努力迎難而上,提供適切及可負擔的房屋,協助市民安居和改善居住環境,希望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政府的各項房屋政策措施。

  在運輸方面,我會重點介紹幾項新建議措施。
 
  為讓市民享用更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我們建議出資研發資料收集系統並在專線小巴安裝全球定位系統,為市民提供專線小巴實時到站資訊。市民可以透過運輸署網站及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以及政府「資料一線通」等,取得專線小巴路線實時到站資料,便利市民出行和計劃行程。專線小巴營辦商亦可利用相關數據作車隊管理,提升營運效率。有關安排開支約3 100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升專營巴士的營運安全,我們建議資助在合適的現有巴士加裝三項安全裝置,包括有助加強車輛穩定性及減低翻側風險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具減速功能的車速限制器、以及在行走快速公路並較少停站的長途巴士的所有上層座椅加裝安全帶。我們建議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八成的相關費用,涉及開支約五億元,其餘費用和日後的維修保養則由營辦商自行負擔。
 
  為減輕市民公共交通費用的負擔,我們去年提出的「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將如期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推出。在計劃下,市民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若超出400元,政府會為超出400元的實際開支提供百分之二十五的補貼,補貼金額以每月300元為上限。市民無須就計劃提出申請。除了個別月票或日票因為不使用八達通卡支付費用而需作簡單登記之外,一般以八達通卡支付的公共交通服務費用會自動計算在市民每月開支之內,無須預先登記。
 
  另一項減輕市民在公共交通費用負擔的措施,是政府建議豁免載客量大的專營巴士使用各條隧道的收費,以紓緩專營巴士的加價壓力。每個專營巴士營辦商須各自開設一個基金帳目,將節省所得的隧道費開支撥入基金,以減低市民日後所需承受的加價幅度。該基金帳目會設有上限,如個別專營巴士營辦商在可見未來並沒有加價壓力,而基金的滾存數額達到上限時,營辦商便須利用該筆數額為乘客提供票價優惠。
 
  我們建議豁免專營巴士使用政府隧道的費用,少收金額大概每年二億八千萬元;至於西隧(西區海底隧道)和大欖隧道,則建議由政府代專營巴士繳交隧道費。西隧的專營公司已經原則上同意有關安排,我們亦正與大欖隧道的專營公司探討類似安排。
 
  至於困擾整個社會的交通擠塞問題,尤其是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本屆政府有決心採取可行的交通管理措施,紓緩有關情況。
 
  現時,紅磡海底隧道(紅隧)和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平日繁忙時段的交通需求,已顯著超出各自的設計容車量分別達百分之七十七及百分之三十八,導致連接道路出現相當長的車龍。西區海底隧道是三線雙管道設計,容車量高達每日118 000架次,較紅隧和東隧雙線雙管道設計的容車量高約百分之五十。
 
  現時西隧的設計容車量未能物盡其用。隨着中環灣仔繞道日後通車,帶來可以善用西隧的條件。在整體過海隧道的使用量方面,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約佔七成半,要有效分流,必須調整這幾類車輛的隧道費。政府建議由二○二○年一月一日起降低使用西隧的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實際所需繳付的隧道費,並同時提高這幾類車輛使用紅隧和東隧的隧道費,以吸引部分車輛改用西隧。我在此希望重點帶出:我們不需要所有車輛都要改道,只要部分使用紅隧和東隧的車輛轉用西隧,已經可以引致交通分流的改善。以私家車為例,使用紅隧和東隧的隧道費將上調至40元,使用西隧的隧道費則將下調至50元。就擬議西隧隧道費補償計劃,政府支付的補償金額將以目標車輛,即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在補償期內使用西隧的實際架次計算,以18億元為上限總額。
 
  若政府的建議得到立法會支持,運輸署估計到二○二一年,前往紅隧和東隧的連接路在早上繁忙時段的車龍,可分別縮短百分之三十四及百分之十,傍晚繁忙時段的車龍則可分別縮短百分之四十二及百分之二十九。
 
  若建議落實,有望紓緩過海交通擠塞問題,亦同時可以減少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我們估計每年可節省因交通擠塞而引致的社會成本超過八億元。有關安排亦會帶來環保效益,每年減少約3 800噸由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碳。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的駕駛者使用西隧的隧道費由二○二○年一月一日至西隧專營權屆滿的三年多期間,將維持在指定水平,例如私家車隧道費會維持50元,不會加價。
 
  此外,政府亦建議研究按「擠塞徵費」的理念,增減各類車輛使用收費隧道及青馬、青沙管制區的收費水平,讓載客量大及支援經濟活動的車輛類別可享有較優惠的收費,而載客量低的車輛則需繳付較高的費用,以提高隧道的使用效率,運輸署會盡快展開研究,預計可在二○二○/二一立法年度內就建議徵詢持份者的意見。至於商業區道路擠塞問題,政府會在二○一九年上半年就中環及其鄰近地區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提出具體方案諮詢持份者。
 
  除了道路擠塞,泊車位短缺也是困擾車主的問題。政府會優先照顧商用車輛的泊車需要,亦會按照「一地多用」的原則,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公共休憩用地發展項目中,加設公眾泊車位。預計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我們未來五年可在合適的政府設施提供至少1 500個公眾泊車位。
 
  此外,政府亦會繼續以其他途徑提供泊車位,例如通過私人發展項目,包括拆卸政府停車場的項目的賣地條款、短期租約停車場,以及研究採用自動泊車系統等措施,增加泊車位數目。 
 
  海運業是推動本港貿易和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無可否認,海運業面向國際,容易受外圍經濟因素影響。香港具備獨特優勢,亦有堅實的海運基礎,加上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我們可透過重點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繼續推進香港的經濟增長。

  政府會以稅務措施推動船舶租賃業務。香港海運港口局轄下的海運及港口發展委員會已成立專責小組,研究稅務措施的細節,目標是吸引更多船舶融資公司來港落戶,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的船舶租賃中心。有關研究預期在明年下半年完成。
 
  在海事保險方面,政府將為合資格的海事保險業務提供百分之五十的利得稅寬免,即稅率會減至百分之八點二五,以帶動保險業務的發展,並為船東和船公司提供更好的支援,提升香港作為國際保險樞紐的地位。政府的目標是在二○一九/二○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修訂草案。另外,船東保障及賠償是海運業獨有的保險形式,政府將研究如何簡化規管,以便利船東互保協會在香港落戶或擴展其業務。
 
  在船務業方面,香港船舶註冊處一直為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船東提供高質素的服務。為加強支持船東和提升海運服務發展,政府將分階段在選定的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及內地聯絡處設立香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支援團隊,務求令香港船舶註冊服務覆蓋內地、亞洲、歐洲和北美,為身處各地的香港旗船船東提供更快捷及更直接的支援。
 
  人手問題是海運及空運業界最常提及的課題之一。人才培訓對各行各業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將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兩億元,讓基金有足夠資源推行更多優化措施、培訓和獎勵計劃,以吸引年青人投身海運和航空行業,並提升業內從業員的整體專業水平。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