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質詢時間答問全文(二)(只有中文)
*********************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梁美芬議員。
 
梁美芬議員:主席,大家現在都知道香港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做大個餅」,而其中一個就是大家都把眼界放在大灣區。我亦問過很多打算到那裏工作的年輕人,他們說其實他們更加關心的是除了硬件,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很熱心建一些辦事處但是沒有人去。他們很關心軟件問題。軟件上我都很希望看看特首會否繼續幫我們爭取?第一當然是資訊流通問題,除了我們常談及的Facebook,其實大家很想看到香港電視、看到香港報紙。會否在大灣區中,完全在這些強調「一小時生活圈」,即是除了工作圈,更加重要是讓他們有生活,他們才肯去工作。另外,他們亦有提及會否用廉租屋的政策,將我們八○年代,即是他們年輕人都一樣可以很容易申請按揭,以很低的deposit便可以購買內地的樓,令他們一個年輕的家庭肯去那裏發展,會否政府都繼續幫我們爭取這一件事?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梁議員。當我有時候在公開場合說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是很認真說的,不是口號式說,因為正正如梁議員所說,其實你現在提很多建議我都不會說不可行,因為在大灣區中是有無限機遇。大灣區中要成功一定要創新和有突破,這個中央都知道的,我亦是這樣說,廣東省書記和省長都是這樣說。任何現在議員提出或社會提出能夠可以對準這個大灣區發展的目標,即是希望做到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之下都能夠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通,亦能做到習近平主席去年七月一日說的──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都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不逐一回應剛才梁議員所提及的,我相信梁議員除了剛才提及的,還有其他建議,不如把你的建議或各位議員的意見交給我們。我們梳理好,寫好了文章後,我一定會向中央爭取,亦會親自向中央提出這些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健波議員。
 
陳健波議員:特首,政府現時表態用填海方法作為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雖然是遲來的春天,但我非常支持,因為這個是一個有承擔的表現。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對我說,他說土地好像麵粉,房屋好像麵包,現時由麵粉變成麵包要十年、八年,他認為這部麵包機已經壞了。現在要填海便要做可行性研究,又要再做規劃,又要做公眾諮詢,再走城規的程序,再向財委會申請撥款,還要假設當時的財委會主席是成功「剪布」才可以開展工程。我想問政府,會否研究怎樣可以壓縮這個程序使盡快可以有房屋供應?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我相信陳健波議員提這些都是想我順便讚讚他而已。事實上,在二○一七/一八年立法會年度的財委會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當然並不單是主席,我想在座各黨派議員都真的是互諒互讓,現時距離我三月見完各黨派後說對於今年能夠破過去五年紀錄的工程撥款1,700億元是近岸了。很感謝財委會主席和各位議員的努力,當然包括在盧偉國議員做主席的工務小組委員會。
 
  就如何能夠壓縮我們香港做建設的時間表,時常都是一個困擾着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要平衡社會的意見,當社會越來越民主、越來越鼓勵要共議,與市民商討和收集意見,無可避免會拖慢建設步伐,所以往往我覺得都是要取得一個平衡。你說完全不聽意見,我現在自把自為去做,相信亦不能夠通過,亦不會得到本議會的支持。所以一如既往,我們都希望能夠在社會有一個共議機會,然後返回立法會,希望立法會亦聽到市民的聲音。但有一些程序真的可以重新看看有沒有整合、壓縮的空間,我留意到發展局局長在昨日公布賣地時,他都有主動提到現時在發展局裏由常任秘書長正領導一個小組,看看我們在有關樓房建設的三個部門──規劃署、地政署、屋宇署,有沒有方法把他們三套制度盡量整合一下以方便建樓程序,壓縮時間,這工作正在進行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黃國健議員。
 
陳健波議員:主席,我想講多一句。我除了希望特首讚各黨各派支援財委會主席使大家做得這麼快之外,亦希望特首能夠真的要「的起心肝」,真的要做多些填海,盡快做。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黃國健議員。
  
黃國健議員:主席,香港為了要符合這個環保減排要求,我們的發電改用石油氣,那麼當然引起成本上升。政府為了關心市民便提出了一個電費補貼,即是紓緩市民在短時間內電費上升的壓力,但是有一部分最需要我們支援、最需要我們關心的市民便是劏房戶。他們在這一次政府提出來建議的電費補貼中,他們得不到任何補貼。我想請問特首,為甚麼對這一部分最需要幫助的市民,我們不伸出援手?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黃議員。既然黃議員提到有關昨天環境局局長公布的兩電未來五年發展計劃,我在此都重申——因為這次這個五年發展計劃,整個過程我都有參與及督導——這一次的五年發展計劃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環保的一套計劃,最大刀闊斧希望可以達致減排,或者是我們已經訂了目標,在一段時間之後要將碳強度遏抑,從而可以對於現時大家很擔心的氣候變化作出香港的貢獻。但做這些工作,例如要換燃油組合、要建新機組,諸如此類,會帶來一個資本開支,所以在一個管制計劃協議中,亦無可避免要加電費。我們已經同時──往時我們都是做了這個,看看社會上有甚麼壓力,議會有甚麼訴求,我們才做一些補貼,但這次我們是並行的──我們設計這套3,000元補貼計劃,基本上可以滿足到香港一半住戶,因今次加電費而帶來的累積升幅,即是在五年內的累積升幅,我們這3,000元都可以紓緩得到。但正正是黃議員說的那些沒有獨立咪錶分隔的住房,我們不知道怎樣可以找到方法幫助他,當然可以叫關愛基金給他現金,但你都聽過羅致光局長說,關愛基金如果純粹給現金劏房戶,可能又使租金馬上飆升。可以說,在現時這套電費紓緩真是沒有一個辦法,如果他沒有電錶,但是其他方法可否考慮,我們都會繼續研究。如果各位議員有甚麼好建議亦請各位提出。不過,現時劏房戶面對最大的其實是住房問題,亦是重回土地房屋問題。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鄭松泰議員。
 
鄭松泰議員:林太,沙中線有十個站,現在有三個站已經確實出現有一個工程問題,更甚的是涉及工程造假。我明白政府在六月十一日成立的調查委員會是要調查紅磡站,但明顯土瓜灣站、會展站亦有相繼的工程問題,而在那個過程裏運房局局長和政府當局似乎對於那個工程的監管,當中那個安全,以一個人命攸關的工程,現在完全令市民非常擔心,亦令市民認為我們香港政府由基建也出現一個腐敗和貪腐的情況,所以我想問的就是,林太,你認為陳帆局長他作為運房局局長之首,他是否需要好像二○○○年公屋短樁事件一樣效法陳䓪鳴要引咎辭職下台?謝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鄭議員,就沙中線引起關注的工程問題,有兩方面我剛才都回應了。第一,我們是以安全為先,所以就紅磡站成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沒錯,它調查的切入點是紅磡站擴建部分有關月台層的問題,職權範圍當然要等行政會議通過,但職權範圍會包括剛才你提及的港鐵如何監督、項目管理、風險管理,諸如此類,包括工地施工我們都要看,亦包括政府本身的監察和管制制度,換句話說,都會看運房局和路政署在監管這些鐵路項目方面的工作。第二方面的答覆是我們不是對於另外那些站,今日就是土瓜灣站和會展站,難保明天、後天又會有另一個站被報道是有問題,所以每一次有這些問題,我們也會徹查,都要要求港鐵提交報告,港鐵的報告亦由部門去看,部門看完後亦會向大家交代。我剛才才預告運房局局長將會在稍後召開的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向大家匯報就土瓜灣站、會展站收到的港鐵報告,出現了甚麼情況,跟着會做甚麼跟進工作。如果大家對於這些回覆有其他意見,我們會再積極考慮大家提出的意見,如何確保這些受廣泛報道或者引起社會關注的工程事宜都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解決。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范國威議員。
 
范國威議員:特首,你閣下上星期就向傳媒聲稱要透過填海、靠填海才能解決香港土地問題,更加聲言不會等土地專責小組的報告,你自己在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便會交代未來土地發展藍圖,這個其實令人質疑你嘗試透過長官意志凌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現正進行的土地大辯論,但我想告訴你,你的長官意志其實脫離民情。為甚麼這樣說?環保團體環保觸覺這星期委託了港大民意研究調查中心做了一個民意調查,有三成受訪者,即是香港人,並不相信填海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一個方法,相反大比數,分別有超過六成和五成的受訪者認為——第一,發展新界棕土;第二,限制非本地居民買樓;第三,削減單程證數目,才是最有短效並在短期內紓緩香港房屋問題的方法。所以,特首,我想問你的問題是現時的土地大辯論又或者政府的方向是只處理供應、不處理需求,香港地少人多,你會否將人口政策作為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選項?連同限制非本地居民買樓以及發展新界棕土作為選項讓市民選擇?與填海及發展郊野公園並排,讓市民選擇、接受是否處理現在香港土地發展和房屋問題的選項?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第一,范議員,我沒說過填海是唯一一個方案,但如果我們看土地供應不是只看目前,是看一直幾十年後,我的看法是認為無可避免要有大幅填海才可以提供到長期的土地供應。你提的棕土也是一個選項,不過大家亦不要認為開拓棕土作房屋發展很容易。我聽到有些意見說棕土現時有些經濟活動,很容易,你將經濟活動搬去另一處,這塊地便可以用來建樓。那麼我去哪裏找地去承接這些今日在棕土裏香港經濟有需要的活動?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希望社會聚焦談土地供應。我聽到你和你的支持者長期都是從人口政策入手。如果從人口政策入手就更加應該開拓更加多土地,因為今日香港人口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口極速老化。這並不是怪老人家太多,而是事實上我們需要有能力去支持香港持續經濟發展是要有這個人口。單程證根本是一個家庭團聚的制度,我相信范議員都有憐憫心,怎麼可以不讓別人家庭團聚?多謝主席。
 
2018年7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