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基督教聯合醫院就一宗併發症個案公布專家檢討結果
***********************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出︰

  就一宗十六歲女病人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併發症個案,基督教聯合醫院發言人今日(四月三十日)公布專家檢討的結果:
 
  一名沒有長期病患的十六歲女童去年‪十月三十一日早上因頭頸痛及右邊肢體軟弱到該院急症室求診,病人右邊肢體軟弱情況加劇及出現急性呼吸衰竭,同日‪下午轉往兒科深切治療病房,醫生從多方面調查病因,醫生於十一月九日再為病人進行磁力共振,確診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病人接受治療後情況未有改善,醫生於‪十一月十五日與家人會面時建議為病人進行血漿除去法,以改善病人呼吸及肢體活動能力。於進行血漿除去法前,醫生需於病人右頸內靜脈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併發症包括刺穿動脈、血管閉塞及胸腔積水/積血等。經家人同意後,醫生於十一月十六日替病人進行右頸內靜脈置入中央靜脈導管,其間胸腔內主要血管有損傷而出血,病人血壓下降及出現血胸,病人於同日‪下午轉往伊利沙伯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病人經搶救治療後情況穩定,現時仍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連串康復治療,包括胸腔物理治療、四肢活動訓練及言語治療等。
 
  該院十分關注事件和感到難過,並透過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協助,委託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兼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蘇景桓醫生檢視病人的臨床處理及相關醫療程序,當中亦曾尋求相關專科的專家提供意見。
 
  蘇景桓醫生考慮各方面的資料及意見後,認為醫生當日在超聲波儀器引導下,將中央靜脈導管置於病人右頸內靜脈,亦曾抽取血液以確認導管被放置於頸內靜脈而非動脈,估計是金屬導引線或擴張器穿過頸內靜脈至鎖骨下動脈,導致血胸。蘇景桓醫生指出,根據文獻記載,過往亦曾發生在頸內靜脈放置中央靜脈導管時,不幸刺穿動脈的案例,包括刺穿鎖骨下動脈及頸外動脈,但未找到有文獻記載如上述情況下因刺穿鎖骨下動脈而出現血栓塞或腦中風併發症的個案。
 
  蘇景桓醫生又指出,聯合醫院發現病人出現血胸時,已即時聯絡伊利沙伯醫院醫生會診,並將病人轉往伊利沙伯醫院,再經電腦掃描後,才能較清晰看到病人右邊鎖骨下動脈血管壁有被刺穿的跡象,轉院安排及診斷未有延誤病人於十一月二十九日所進行的心胸外科手術。
 
  蘇景桓醫生表示,病人離開聯合醫院轉往伊利沙伯醫院,抵達伊利沙伯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時,醫生發現病人意識下降,安排電腦掃描後,發現病人出現缺血性中風,由於病人中風範圍大及有出血的風險,不適宜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伊利沙伯醫院腦外科醫生亦於晚上替病人進行腦部手術。另外,中風的時間並非病人需否接受溶栓治療的關鍵所在,關鍵是這名病人中風的程度及內出血的狀況不適宜接受溶栓治療。
 
  蘇景桓醫生建議,由於今次事件屬於非常罕見併發症,日後於病人頸內靜脈置入中央導管時,醫院應向病人與家屬講述這項程序或會有中風的可能性,醫院亦須加強提醒前線醫護人員留意病人進行頸內靜脈置入中央導管後是否出現中風的徵狀。
 
  聯合醫院副行政總監李啟明醫生和蘇景桓醫生已於上周五與病人家屬會面,詳細解釋檢討的結果。
 
  聯合醫院行政總監譚錦添醫生對治療過程中出現未能預見的不幸併發症,以及為病人及家屬造成傷痛和困擾,致深切歉意,亦感到非常難過。該院將重新檢視及加強臨床部門與病人及其家屬於置入中央靜脈導管風險方面的溝通,亦會就術後併發症對家人的情緒支援,尋求改善方案。院方再次向女童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並會繼續與病人及其家屬保持溝通,確保病人繼續獲得適切的治療及一切所需的協助。
 
2018年4月3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23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