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二題:污水處理對香港水體水質的影響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繼昌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渠務署於今年二月宣布,將由今年初至二○二○年初對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機電設施進行更換及維修工程,包括更換一號主泵房地底深處的兩道已運作超過16年的大型水閘。據報,該等水閘因出現銹蝕而需更換,而當施工期間需要關閉泵房時,每日會有約93萬立方米(相當於370個標準泳池)的污水經基本/隔篩處理後便會排入維多利亞港。關於污水處理對香港水體水質的影響,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更換水閘工程的預算開支為何;現時還有哪些污水處理廠使用同款水閘;有否定期監察該等水閘的銹蝕情況;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每間污水處理廠的下述資料:(i)啟用年期、(ii)平均每日經其處理的污水量、(iii)平均每日經其處理污水的排放量、(iv)經其處理污水排入哪個水質管制區,以及(v)其附近泳灘的名稱,並在地圖上標示各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及附近泳灘的位置;

(三)過去五年,每年每個水質管制區的水體符合總無機氮、非離子化氨氮及大腸桿菌等海水水質指標的比率分別為何(以表列出);

(四)過去五年,每年每間污水處理廠附近各個刊憲泳灘的水體符合溶解氧、大腸桿菌及混濁度等海水水質指標的比率分別為何(以表列出);

(五)過去五年,每宗污水處理廠排放未完成既定處理程序污水的事件的下列詳情:(i)污水處理廠名稱、(ii)事發日期及(iii)持續日數、(iv)事件起因,以及事發期間(v)所排放的污水已完成哪個級別的處理、(vi)平均每日處理污水量,以及(vii)每日排放污水量(以表列出);及

(六)有否評估第(五)項提及的事件對附近水體水質的影響,以及有否監測有關情況及採取緩解措施;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渠務署在本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四日期間進行的維修工程,主要是更換昂船洲污水處理廠1號主泵房内位於地底34米的兩台大型水閘的首階段工作。按照目前的估算,工程造價約為7千萬元。由於這兩個水閘是位於主泵房的最外圍、連接「淨化海港計劃」深層污水隧道的獨特位置,加上施工安全所需,必須於部份上游的基本污水處理廠進行臨時污水繞流排放,再清除主泵房內積存的污水,方能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有關工程。

  渠務署一直適時為廠內各項設備進行檢查及維修保養,包括設於深層地底的水閘。現需更換的水閘於二○○一年開始投入運作,經過逾16年無間斷運作後,主體部分仍大致完好,惟其邊緣移動接觸位置及部分承托設施出現銹蝕,因而影響其運作功能。整體上,水閘的現況與其使用年期相符,亦已屆更換時間。

  是次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更換水閘的情況比較特別,在渠務署其他污水處理廠內並沒有水閘設於深層地底的同類的情況。

(二)現時本港主要污水處理廠的資料詳列於附件一。

(三)過去五年,即二○一三年至二○一七年,全港10個水質管制區的主要海水水質指標參數(包括溶解氧、總無機氮、非離子化氨氮及大腸桿菌)的達標率詳列於附件二。

(四)全港所有刊憲泳灘於過去五年均全部符合大腸桿菌水質指標。泳灘並沒有溶解氧及混濁度的相關水質指標。

(五)過去五年污水處理廠因運作或工程問題而排出未經完全處理的污水的事故詳列於附件三。

(六)二○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發生於屯門望后石污水處理廠的事故,涉及廠房設施出現機械故障,約95 000立方米未經處理的污水需經緊急海底排放管道排放。為安全起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同日黃昏臨時關閉屯門和荃灣區內十四個泳灘。環境保護署亦於事發翌日早上和下午,在該十四個泳灘抽取水質樣本,並確定上述所有泳灘的水質均適宜游泳,康文署隨後重開各有關泳灘。

  另外於二○一七年發生於西北九龍基本污水處理廠、大埔污水處理廠及馬灣污水處理廠的三宗事故,主要原因是廠房設備出現輕微故障和電力公司供電出現問題。由於事故時間較短和涉及排放水量極少,對鄰近水域水質影響輕微,故障亦已迅速處理。

  於二○一八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四日,因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需進行水閘更換維修工程,必須如上文(一)所述進行臨時污水繞流排放,方能進行有關工程。整體上,繞流排放的流量佔「淨化海港計劃」總流量的55%,其餘45%的污水量仍維持正常地經2號主泵房及其他系統輸送入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和排放。

  渠務署在規劃這項維修工程前,已委託工程顧問進行詳細的水質影響評估,評估結果顯示繞流排放對維港水質的影響屬輕微及短暫,水質會於繞流排放停止後數天內迅速回復正常。

  儘管如此,為盡量減少繞流排放對環境及市民可能帶來的影響,政府在進行繞流排放前已完成周詳評估及預備工作,制定及落實應變計劃,並實施了多項緩解措施(包括加強排放水的稀釋擴散程度、加入除味劑及加設除味裝置等)。除此以外,相關工程已安排在非泳季期間進行,以盡量減低對市民的影響。

  於繞流排放期間,各相關部門亦緊密聯繫,監察繞流排放的情況。渠務署曾在47個海水監測點進行詳細水質監測,當中包括泳灘、魚類養殖區、珊瑚群落、海濱長廊、避風塘等。監測結果顯示水質大致與工程顧問估算相若。整體而言,今次繞流排放對水質的實質影響較預期略低,而維港不同水域的水質亦一如預期在繞流排放停止後一至數天內回復正常。
 
2018年4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