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就構建全方位「再工業化」政策體系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三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構建全方位『再工業化』政策體系」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十分感謝今日有為數不少的議員就「構建全方位『再工業化』政策體系」的議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從議員的發言可見大家對「再工業化」這個議題的重視。更令我鼓舞的是眾位議員,不分黨派,對「再工業化」的政策方向的看法基本一致,這絕對有利香港各界同心推動新工業的發展。
   
整體回應
   
  綜合吳永嘉議員的原動議、七位議員的修正案,以及剛才多位議員的發言,大家對政府推動「再工業化」的工作,主要有幾方面的期望:第一是要對香港經濟發展及就業有正面作用;第二是要提升相關技術水平,令硬件、軟件及服務高度融合;第三是要培訓人才,具有跨技術、跨界別能力,以及具有新的創科文化思維,以從事高增值工作或工序;第四是要協助現有行業利用創新及科技升級轉型,以迎合互聯網及共享經濟發展趨勢;最後是有關政策必須是全方位和可持續的,並能夠配合國家的戰略性規劃。事實上,這些期望與政府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認為要令香港成功扭轉「去工業化」,達致「再工業化」,我們必須創造以下條件。第一,我們要提供適合的基礎設施,促進工業研發和提升先進製造業的能力。第二,我們要創造有利研發和發展新技術的環境,例如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保障、鼓勵企業投資研發以創造新的商業生產模式,並要推動持份者「知識共享」。第三,我們要提供適當的稅務誘因和財政支援,以推動工業研發。第四,我們要培訓人才,提升勞動人口的生產力及轉換能力。
   
  在香港「再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聚焦發展香港具優勢或發展需要的產業,包括:健康老齡化、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智慧城市管理,以及金融科技。
   
推動「再工業化」的工作
   
  過去幾年來,我們已就上述各個方面推出了多項相關的措施,投放大量資源。在基礎建設方面,我們在二○一六年申請撥款進行科學園第一階段擴建,擴建工程在二○二○年完成後,科學園的總樓面面積將會增加至約40萬平方米。另外,又在將軍澳工業邨發展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以推動智能生產發展。數據技術中心預計在二○二○年落成,屆時會為數據技術及電訊服務提供特別設計的基礎和支援設施。而先進製造業中心預計於二○二二年落成。這中心將聚焦推動醫療及生物醫學、電子機械人技術和智慧城市等範疇的儀器和裝置的智能生產和先進組裝。上述幾個新項目的發展成本合共約127億元。
   
  蔣麗芸議員亦提到,醫療科技產業是一門香港較有優勢和競爭力的產業。我們會考慮在大埔或元朗工業邨內物色適合的廠房,加以改建和改裝,以作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之用。
   
  我們也會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我們已在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預留200億元,作為對發展創科園第一階段的支援。這筆資金將會用作河套區第一期主體工程的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以及創科園的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這正正展示了政府對創科發展的決心和承擔。另外,我們已將河套地區內的土地除污工程及前期工程,以及第一期主體工程的詳細設計及工地勘測的撥款申請提交立法會。為進一步推展工業邨的發展,我們亦已初步選定在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發展新的工業邨,現正進行初步規劃研究,探討發展這些土地的可行性,再考慮發展規模和進行詳細規劃,以及工程研究的基礎。這些都將為香港創科發展和「再工業化」提供更多可持續發展空間。
   
  技術方面,本地五所研發中心在他們的重點範疇,進行與「再工業化」相關的研發。另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亦向業界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致力協助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及邁向「工業4.0」,包括於去年八月成立了智能產業廊,向業界展示「工業4.0」的營運概念和智能特點,並促進業界就「工業4.0」的信息交流。上述工作均有助促進行內的知識共享,建立更緊密的群組。
   
  在財政資助方面,創新及科技基金下設有多個資助計劃,包括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企業支援計劃、專利申請資助計劃等。我們鼓勵大學及企業進行更多研發,推動「再工業化」。
   
  人才方面,我們着力培訓跨行業、跨界別的人才,透過不同的措施,例如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培育計劃,以及早發掘並培養青年人的潛能,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向數碼港撥款2億元,加強支援初創企業和促進數碼港科技生態的發展,其中,數碼港培育計劃下每間初創企業獲得的財務資助將由33萬元增加至50萬元。為積極協助大學科技初創企業發展,我們於二○一四年推出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支援大學團隊成立科技初創企業,並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我很高興告訴各位議員,目前已約有155間大學初創企業受惠,而其中更有個別團隊在國際創科比賽獲獎,並得到創投基金注資。不過,我想指出,創科研發商品化不一定一蹴而就,有很多青年創業家更是經過失敗後再接再厲,才達到成功。香港近幾年來,創科人才日增,社會亦普遍較以前更重視創科文化,這都有助推行「再工業化」。但我們亦面對着與其他行業和經濟體系爭奪人才的挑戰。政府會繼續投入資源,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創科領域,並培養充滿活力的創新文化。
   
  另外,為了培育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預留五億元啟動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其中包括推出博士專才庫計劃,資助企業聘用創科博士後專才,以及「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工業4.0」有關的培訓,為推動「再工業化」注入新動力。我們亦會優化實習研究員計劃,由去年十月起提高實習研究員的每月津貼額,以及於去年十二月擴展計劃至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所有從事創科工作的租戶,並會於今年內進一步擴展至獲創科創投基金投資的本地科技初創企業,讓更多企業和STEM畢業生受惠。
   
  「再工業化」涉及不同政策範疇,需要動員整個政府共同推行。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以較高層次及跨局的方式,統籌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以及香港「再工業化」的進程。同時,為鼓勵企業在本地進行更多研發項目,《2017年施政報告》亦宣布,企業在本地的研發開支,將可獲額外的稅務扣減。我們會於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稅務條例》的草案,建議企業符合資格的首200萬元研發開支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不設上限。
   
  另一方面,因應大灣區發展可能帶來的經濟融合,特區政府正重新檢視《稅務條例》關於香港商人在境外使用知識產權和機器設備相關資本開支的扣稅安排,在符合「稅務對稱」和轉讓定價等原則的前提下,探索可行方案。
   
  教育政策方面,教資會已應政府邀請,成立專責小組檢視高等教育界的整體研究政策及資助策略,以確保研究能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各教資會資助大學已應政府要求加強知識轉移辦公室的功能,加快將研究成果商品化,以配合產業發展和「再工業化」。這些舉措充分展示了政府推動「再工業化」的決心及積極態度。
   
回應外延發展和其他議員的建議
   
  吳永嘉議員在動議中提到香港工業外延發展的特點。這其實是香港「再工業化」的一大優勢。香港的工業家擁有充足的資金、經驗和國際網絡,我們希望業界可將其業務的核心部門和高增值工序遷回香港,或者在香港建立新的高增值產業,為香港的年輕人提供更多高質素的工作。我相信,這些回流的企業可以把資源投放在產品開發和設計、品牌推廣和管理,以及研發高增值或高科技項目方面,透過升級轉型,再次在世界市場擦亮「香港製造」這個品牌。
   
  這個外延發展的特點亦道出了香港經濟與內地高度融合的現狀。正如蔣麗芸議員和盧偉國議員提及,特區政府在推行「再工業化」時,需要配合國家的政策,充分利用周邊地區的資源和優勢互補。中央政府已明確表示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支持港澳特區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建設,配合大灣區內城市的產業優勢,有助推動具協同效應的區域性創科發展,貫通上、中、下游。香港會繼續加強與內地在創新及科技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好好把握這些重要戰略規劃為香港帶來的難得機遇。
   
  剛才,胡志偉議員問及科技園公司對香港創科發展的貢獻。事實上,科學園一直是香港的創科旗艦。科學園現時有13 600人在園內工作,其中超過七成,即約9 800人直接從事研發工作。科學園亦培育了超過500間創科初創企業,其中包括了「獨角獸」。我們相信,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向科學園撥款可以鼓勵更多研發活動,有助增加本地研發總開支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
   
  最後,我想回應譚文豪議員的修正案。譚議員建議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援,以支持藝術文創產業的「再工業化」,讓有關產業在合適工業用地製造及展示藝術文創產品,這建議在其他場合亦曾有討論。我們支持任何產業利用創科提升產業發展,包括藝術文創產業。至於有關支援藝術文創產業的具體措施,以及工業用地的政策,相關的政策局會考慮及處理。在「再工業化」的政策框架下,政府會聚焦研究推動利用創新及科技的高增值產業。
   
總結
   
  總括來說,政府現時已有多項支援「再工業化」的政策及措施,一方面協助現有產業升級轉型,同時亦支援新興的高增值產業。本屆政府會繼續擔當積極推動和促進者的角色,在土地、技術、資金及人才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支援。
   
  「再工業化」是一項長期的政策。我們現在剛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時間及各界的全力支持,以見到成效。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提及,我們現時的目標是在未來兩三年內,扭轉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的下降趨勢。我想藉此機會呼籲各位議員及社會各界要對「再工業化」有合理的期望,支持政府投資未來,放眼於長期的社會效益。政府在推動的過程中會不時檢討,以確保政策到位及能照顧各方面的需要。
   
  我們樂意繼續聽取議員和業界的意見,攜手推動「再工業化」,引領香港的工業再顯光芒。
   
  主席,我謹此陳辭。謝謝。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