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九題:中小學生的家課與測驗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鄭松泰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教育局於二○一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向全港中小學發出更新版的「家課與測驗指引——不操不忙 有效學習」通告,申明有效益的家課能協助學生鞏固和延展學習,因此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然而,近日有市民向本人反映,部分中小學給予學生的家課所載題目刁鑽,與現實脫節,可能窒礙學童的心智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局會否抽查中小學給予學生的家課的質與量是否合適,以免家課窒礙學童的心智發展;

(二)過去三年,教育局有否研究學校在全港性系統評估和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表現,與其給予學生的家課的質與量及測驗次數多寡的關係;如有,結果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過去三年,教育局透過甚麼實質措施確保中小學不給予學生過多家課及測驗?

答覆:

主席:

  就鄭松泰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及(三)家課是學校學與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透過不同形式的家課鞏固課堂所學,激發思考,加強對課題的理解,建構知識。有效益的家課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發揮積極性、主動性,並探索日常生活問題,延展學習及讓學生在過程中培養自信,故絕不等同補充練習、強記硬背及過量的機械式抄寫和操練。學生在家課的表現亦能回饋學與教,以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而家長也可以透過子女在家課的表現,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教育局在二○一四年和二○一七年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和《中學教育課程指引》,進一步加強學生身心健康的全人發展理念,重申學校應以促進學生均衡發展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為大前提,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的同時,避免給予過量的家課、測驗和考試,確保學生有空間發展個人興趣、參與各種體藝活動,與家人、同儕和朋友建立良好關係,並有充足的時間休息。課程指引亦清楚指出,學校須因應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制定適切的校本家課和評估政策,協調各科教師,就家課和評估的次數、數量、類型、內容質素定期進行檢視,善用家課和評估資料回饋學與教,更應充分考慮家長的意見,以確保家課和評估安排合適,配合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和求知精神。
 
  在校本管理精神、透明和有效溝通的原則下,學校和家長應透過恆常渠道就家課和評估事宜加強溝通,以確保學校制定及落實適切的校本家課和評估政策。家長可就其子女家課和評估事宜,直接向學校表達他們的意見及改善建議,完善校本家課和評估政策。而教育局會透過校外評核、重點視學、學校發展探訪、學校課程探訪和日常接觸等,了解及敦促學校制定合適的家課和評估政策,並提供專業意見、支援,以及有助改善學生學習的具體建議,促進學校自我完善和持續發展。如接獲家長有關個別學校家課問題或過度操練的投訴個案,教育局會作出跟進。教育局每年均為校長、課程領導及教師舉辦與家課有關的不同專業發展課程,如強調學校在訂定家課種類和數量時,須考慮家課質與量的平衡,亦須適時進行檢視,並就家課和測考安排與家長溝通,以期優化學校整體家課政策等,達致提升學與教質素。
 
  教育局於二○一五、二○一六及二○一七年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即使在同一學校、同一年級、相同的課業安排下,學生每天做功課的時間有很大差異(由不足半小時至超過三小時不等),這反映功課量並非主要及唯一決定學生完成功課所需時間的因素,而影響學生對於家課會否感到壓力的背後因素是多方面和複雜的。要讓學生健康成長,學習有成效,家校合作至為重要。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積極向學校及家長推廣《快樂孩子約章》。家校會在二○一六/一七學年的工作重點包括提升家長在培育子女方面的效能,協助家長及早識別子女的情緒問題及提升子女的正向思維。
 
(二)教育局沒有就家課的質與量及測驗次數多寡與全港性系統評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表現進行研究。學生的學業表現受眾多複雜的因素影響,包括學生的能力和學習動機、教師的教學策略等,故不宜以單一的統計數據,以過於簡單的方式表達家課的質與量及測驗次數多寡與學生學業表現的關係。教育局希望公眾明白全港性系統評估/文憑試成績不應被視為衡量學與教效能的唯一準則,亦不贊成任何人為任何的評估,包括全港性系統評估及文憑試,讓學生作過度的操練。
 
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