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水泉澳邨行人道貫全邨  居民上山下山安步當車(附圖/短片)
*****************************
下稿代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出:

  沙田水泉澳邨為11 100個家庭提供居所。雖然有人認為,居住在山上空氣清新,遠離繁囂,可惜交通不便,車費亦都是個負擔。但是水泉澳邨的居民卻可能有不同體驗,全賴邨內配設的天橋及升降機塔系統,將屋邨內全部設施及港鐵站連接。
   
  全長約700米的有蓋及無障礙行人通道網絡,沿途景色壯麗,令居民家在水泉澳邨,既可享優美寧靜居住環境,亦同時享受生活上的便捷。
   
  房屋署總建築師陸光偉今日(十二月三日)說:「水泉澳邨地勢全為山坡,最高和最低的平台落差高達約90米,屋邨的18座樓宇分布在數個不同高度的平台上。為了解決地形陡峭的問題,我們一共建設了九條行人天橋、六組升降機塔和10組扶手電梯,將屋邨內全部設施連接起來。」
   
  他說:「建築團隊一開始時便緊記,通道網絡必須盡量平坦,減少高低起伏,令居民每日步行時都輕鬆不吃力。」
   
  「整組行人通道網絡都是根據無障礙行人通道設計,令居民日常出入更輕鬆、便捷。通道的每個連接位置高度相若,務求讓居民步行時不必上落梯級。部分天橋設計預留休憩地方,讓居民享用。」
   
  陸光偉表示,在設計和建造該套行人通道網絡期間遇上不少挑戰,尤其是位於屋邨入口的拱型鋼橋。
   
  該長約70米的行人天橋,連接屋邨在水泉坳街的主要入口到水泉澳廣場,迄今為建於公共屋邨跨度最大的行人天橋。由於地形的限制,該橋和連接的升降機塔均橫跨斜坡和溪澗,結構和設計相當費心思,加上施工時運輸的限制,興建時的難度甚高。此外,一般無障礙行人天橋的斜度可達1比12,但建築團隊將這條天橋盡量拉平,把斜度降低至1比21,讓市民使用時更方便。
   
  該條行人天橋於本年七月全面開放後,已成為水泉澳邨的地標,連繫屋邨外的生活圈。水泉澳邨邨民及公眾人士離開了行人天橋,沿水泉坳街再步行約五分鐘便到達港鐵沙田圍站。
   
  水泉澳邨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之間,遠眺沙田市中心和吐露港,兩旁有小溪流水,環境優美。屋邨設計和布局融合大自然與民居,以人為本、暢步通行,融合休閒生活及環境生態。 
 
2017年12月3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9時0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沙田的水泉澳邨地勢全為山坡,十八座樓宇分布在數個不同高度的平台上。

網上廣播

水泉澳邨行人道貫全邨 居民上山下山安步當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