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五題: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立法會會議上梁繼昌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答覆:

問題:

  現時,有生產商在個人護理產品中加入直徑少於一毫米的微膠珠,聲稱可達到潔淨和去死皮功效。有研究發現多國的食水普遍含有微塑膠(即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顆粒或碎片,亦包括直徑或長度小至一微米的塑膠纖維)。有環保團體指出,依附及積聚於微塑膠表面的有毒物質可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健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當局於二○一五年四月回覆本會議員的質詢時表示,本港有關微膠珠的資料和研究十分有限,當局亦沒有統計在本港出售含微膠珠的美容及護膚產品的數量及有關清單,當局其後有否進行有關的研究及統計,以及有否評估微塑膠對本港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水務署會否考慮定期檢測水塘水體及住宅食水中的微塑膠含量,並定期公布結果;污水處理廠現時有否採用去除污水中微塑膠的技術;渠務署有否定期檢測經處理污水中微塑膠的含量;如有檢測,自何時起進行及檢測的結果為何;如否,渠務署會否考慮進行有關檢測;及

(三)鑑於美國政府已於二○一五年立法禁止生產和銷售含微塑膠成分的個人護理產品,而台灣及韓國等地方的政府已表示會盡快就此立法,當局會否盡快立法規管在港銷售含微塑膠的產品?

答覆:

主席:

  微塑膠是指其大小少於五毫米的塑膠,包括微膠珠及微膠纖維,按來源可被分為「原始」及「次生」微塑膠。「原始」微塑膠是指經工業製作的原產品,例如塑膠原材料或微塑膠珠。「次生」微塑膠則是指一般塑膠製品和廢物,被棄置後經分解而成的產品。因此,微塑膠可能源於加入在個人清潔護理產品如牙膏、美容護膚產品等;也有可能來自被分解的衣物、地氈和塑膠製品等。

  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仍是國際間一個比較新的課題。主流關注一般聚焦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當微塑膠隨着未經處理或未完全處理的污水排入封閉的水體(如湖泊),微塑膠會慢慢積聚,有可能被水中生物當作食物;另一方面則是微塑膠在流入水域或海洋後難於在自然環境中再進行分解及清除,其表面如依附或積聚有毒物質,再經食物鏈便對整體生態系統以至人類有可能帶來影響。科學界仍在探索研究階段,國際間目前還未能確定微塑膠在環境中的轉移機制,及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儘管如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應盡早採取防範性行動,減少塑膠物料進入海洋環境。

  就食水而言,水務署是按香港食水標準以監測食水水質,該標準採納了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飲用水水質準則》。現時世衞並沒有將塑膠纖維物質納入與健康有關及有需要監測的參數,國際間對塑膠纖維物質的研究及其監測方法尚在早期研究階段。水務署已聘請顧問就塑膠纖維物質這個課題收集資料及進行檢討對食水安全的風險。水務署亦密切留意國際間相關研究的發展,如研究發現食水中塑膠纖維物質對食水安全構成風險及能夠訂出有關準則值,水務署會與專家研究,並會諮詢相關部門的意見,以考慮將該物質納入監測和採取相應措施。

  至於水環境中關於有毒物質方面,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監測資料顯示本港的海水、沉積物和海洋生物中的有毒物質水平屬於偏低,符合本港及國際間(如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及日本)有關保護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的標準。

  關於污水廠的微塑膠去除率,現時本港未有研究,我們亦沒有微塑膠在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廠去除率的數據。由於微塑膠是懸浮固體的一種,當微塑膠連同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後,會被輸送至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廠進行適當處理,當中包括沉澱過程。參考懸浮固體去除率為至少百分之八十而言,我們估計現時香港的污水處理設施應已能大幅去除污水中的微塑膠。

  環保署透過不同渠道與海外相關國家或地區聯繫,一些國家或地區已表示打算立法規管個別含微塑膠產品,特別是沖洗式個人護理及化妝清潔產品,例如洗面奶、沐浴露等。一些國家或地區亦正鼓勵消費者採用其他替代品如天然植物取代微膠珠,減少微塑膠進入海洋。

  至於香港方面,本港個人護理及化妝品主要由外地進口。環保署初步掌握首十位進口的國際品牌佔本港零售個人護理及化妝品市場約百分之六十;當中主要來自法國、日本和韓國等品牌,部分品牌已宣稱會在未來數年停產具微塑膠的產品。現時本港已有不含微膠珠的沖洗產品,而採用替代品的產品亦會陸續增多。

  為更準確評核微塑膠在本地的影響,以及了解現時國際間在禁制含微塑膠個人護理及化妝品的具體詳情和實施方式等,政府將會在數月內委託顧問進行研究,以制訂適用於香港的建議方案。視乎顧問研究分析結果,政府會考慮將來在本港進行微塑膠的環境分析研究,範圍可包括海水、沉積物、生物及污染源(如污水處理廠及雨水渠的排放)等。

  環保署亦計劃在未來聯繫業界,鼓勵它們停售含有微塑膠的個人護理及化妝品,及鼓勵消費者選購及採用其他替代品取締含微塑膠的產品,以減少此類物質進入海洋而導致污染的風險。

  多謝主席。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