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一六年香港貧窮情況分析記者會答問全文(二)
***********************
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問「低津」,即將來會改名「在職家庭津貼」。特首曾經預期會降低兩個百分點,但現在是零點三百分點。以及,看在職貧窮情況都維持8%,貧窮率那方面未見很大改善。如果將來改名加強措施後,司長會否預期這措施可以使貧窮率達到降低兩個百分點?第二個問題,很快的,長者貧窮方面,除了Dr Law剛才都說到按揭等等,如果加上取消強積金「對沖」,以及將來可能有些逆按揭、年金等計劃,有沒有預期何時開始看到長者貧窮情況開始會有改善情況?謝謝。
 
政務司司長:家庭津貼我們會改名,暫時都還沒有改名,現在我們一直都用「低津」。我們當時以兩個百分點的減幅,是基於當時人口的估計,但現在反應實在不是太熱烈,大家知道。所以我們現在脫胎換骨,全盤改革。我們有信心,肯定在貧窮率方面減幅會大,但大到多少,還要看實際的情況,因為我們現在都是估計數目。我們估計有十萬個家庭,三十萬人會合資格。但一件事大家都要知道,因為我們的(措施),其中(的功用是)有防貧作用,不只是扶貧這麼簡單,因為我們說入息中位數七成都是容許申請。剛才說,二萬六千六元,四人家庭可領取一半,即三千二元。如果你(的家庭每月入息)一萬九千元,(有)兩個孩子,爸爸工作,媽媽在家,家庭收入(每月)一萬九千元的話,可領取三千二元。但(每月入息)二萬六千六元(家庭)都可以拿到一千六(元),都可拿到(三千二元的)一半。但那些人不在貧窮數字中反映到,因為他們已經脫貧了,他們是(入息中位數)七成(的那群)。我們談的是入息家庭中位數的一半,這條線是這樣界定的。所以大家不要以為這些是扶貧線,其實我們實事求是,幫助低收入家庭,改善他們的生活。如果我們太執着只改在「貧窮線」以下的數字做事,反而我們幫助不到人,所以我們今次(支援的)部分(人)是「貧窮線」以上,但(作用)是防貧,讓他(們)不要掉進「貧窮線」內。其實都有一個效應,我們守住、鞏固着情況,讓他們(繼續)就業,支撐着他們就業,讓孩子生活好點。你看到今次,即使現在的「低津」都好,對於孩子方面,貧窮率的改善是明顯的,所以我們有信心將來這裏(「低津」)一定受惠最多的便是小朋友。在孩子方面,兒童的貧窮率會進一步改善。或者羅博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可以談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關於強積金的改善,包括「對沖」的問題,我相信短期內我們不會看到它對現在的長者的貧窮有何影響,因為現在所說的長者,絕大部分已經退休,而強積金的改善包括了取消「對沖」,長遠對於我們未來的退休人士,透過改善強積金,他們取得的金額會多些。但這並不是在今天,而是可能在十多二十年後其影響才會逐步明顯起來。
 
  我也想說少許有關大家的期望管理,關於「低津」和「在職家庭津貼」,剛才司長已經說了,一定會有增加扶貧的效果,不過如果你留意建議的內容,正如司長所說,會額外增加了住戶,而受益的住戶比較多會是「貧窮線」以上的朋友。制訂「在職家庭津貼」的方程式跟「貧窮線」的計算是有少許差異,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職家庭津貼」是用有經濟活動的家庭入息中位數來計算五成、六成、七成,與在(制訂)「貧窮線」時用所有住戶的入息中位數會有明顯差異。
 
記者:想問剛才司長提到其實計算公屋的話會減低很多貧窮人口和貧窮率,但其實政府說過可能不會再興建公屋,鼓勵市民置業,在這方面其實怎樣可以達致減貧的情況?因為始終都抵銷了現金的效果。以及雖然提到會優化「長者生活津貼」,但其實都在說貧窮率高因為長者人數多,那其實是否在說未來數年後,貧窮情況或貧窮人口是只升不跌?謝謝。
 
政務司司長:首先,公屋方面,政府的立場都很清楚,我們不是說不興建公屋,絕對不是的。特首都已經出來澄清,從流轉的角度看問題而已,我們都是實事求是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公屋的供應、影響方面。公屋效應,我剛才說,影響很大的。如果計算公屋,我們實際上貧窮人口是七十萬而已,即10.4%,你可以想像,由14.7%到10.4%,是大幅改善,這個數目是不小的。另外,或者是否想羅博士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
 
記者:關於那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如果純粹去看長者人數上升,特別是退休人士數目上升,政策介入前的貧窮數字因為人口高齡化,明顯因此會繼續上升。問題是,因為現時我們訂定「貧窮線」其中一個目標是去評估政府政策介入後,它所產生的扶貧效果。所以我希望大家留意,除了看政策介入前的數字,亦要看減幅,甚至除了貧窮率的減幅外,也留意貧窮差距的減少,這些都是反映政策介入的效果。剛才特別提到長者生活津貼,譬如以現時金額計算,增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至3,435元,明顯如果你以獨居長者來說,以今天的貧窮線是4,000元,他仍未脫貧。不過,有部分長者不是零收入,有百分之十幾現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有一些收入。如果他領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約3,400元(3,435元),再加上現有收入,他脫貧的機會便會高過今天只領取約2,500元(2,565元)的水平。所以可以想像,到明年二○一八年的數字便會減低。不過希望大家留意,不是在二○一八年公布的數字會減低,因為二○一八年只會公布二○一七年的數字。所以就長者生活津貼,特別是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影響,大家要多等兩年,到二○一九年看到二○一八年(的數據)的時候,才看到它的影響。
 
記者:我想問一下,其實都說了很多一人或二人的那個「貧窮線」,其實都不能反映到現實情況,因為有很多長者在內。其實會否考慮計算多一條線,就是只計算有工作、有收入的一人或二人住戶,而長者那條數另外再計,更好地反映那個貧窮現況?以至可以更好地就着他們所需要提供相應的policy?另外想問,其實預計到那個人口老化問題更嚴重,說到如果單憑收入長者要脫貧的話,是否便可以靠那個年金或政府那些扶貧措施以致他能夠有一個比較有guarantee的退休生活?
 
政務司司長:是的,你問得很好。首先,我們剛才在扶貧委員會都談過那些具體措施的問題。我們都會,當然這些數字是歷史性的,過了一年。但我們也要着力一點看看有哪些措施我們具體一點,例如你說在那些長者就業方面,有經濟動力的或經濟活躍的長者那一群,可否我們做一些細緻一些的分析,有甚麼措施真的再具體些再進一步幫幫他們,但現時如果在福利,看整個福利的藍圖、福利的架構,我們已有「長津」,我們剛才說的「長津」,優化了「長津」,而優化的「長津」不是憑空想出來,是在考慮退保過程中想出來的。大家聚焦,集思廣益,那個已經有好明顯的方向,我們已清楚,亦在等待實施的時間,即明年年中。這個我們是有盼望的,因為我剛才說,就是會有一定數目的長者會受惠。我們說的是十幾萬長者是會拿到高額3 425元一個月的那個(津貼)。另外,亦有些長者是因為放寬了那個資產上限,亦可以拿到一個普通額(津貼),所以數十萬長者、四十多萬長者一定會受到安全網的保障,但是否能脫貧仍然要看實際情況。因為如有少許收入的那些(長者),再加津貼便可以脫到貧;亦有長者可能有少許兼職,或種種理由,有少許收入,這些數字要慢慢才能反映到。但反而實事求是,我們覺得應該是要多管齊下去幫那些長者。例如服務方面,有些長者其實不是說現金那麼簡單,服務對他們重不重要,例如那些院舍方面的服務、日間護理、到戶服務,長者有很多要求,我們亦加強家居安老服務、社區照顧服務、服務券等等一連串的(支援),一定要看整套的,不應只看現金。其實醫療對長者是最重要的,反而醫療的支援做得到位,長者的晚年更過得好一點。現金不是不重要,但醫療對於長者,十個有九個都說,你最緊要不要有病有痛,醫療反而是最重要,所以我們覺得要幾管齊下的做、全線要做,不是單說現金,一定要看安老,怎樣令長者生活過得好,一定要看幾條支柱,我們都說四條支柱。我們那時諮詢的過程中,有強積金、有社會福利,亦有個人儲蓄,再有其他支援。幾條柱一起看才構成一個所謂的退休安全網。我們仍會繼續優化的,不會停留在這些數字上。我們今次開會都談得很詳細。集中討論那些個別情況、哪些範疇可以多做一點。
 
記者:想問問,因為剛才也提及過當年推出了「低津」後,政府說貧窮的百分點可以下降兩個百分點,但結果是反應不如預期,為甚麼司長這麼有信心去到二○一八年,一些措施優化後將會有一個明顯改善?因為早前推出一個新政策又做不到預期效果。另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看到這三年貧窮人口數字一直在上升,即是外間社會都會詬病,政府是否解決不到貧富懸殊問題?謝謝。
 
政務司司長:第一個問題,我先說「低津」的歷史。的確我們當時想出來時,我們純粹用人口推算的入息來計算,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工時,沒有辦法知道他們的工時,亦不知道他們的資產情況,亦可能有些家庭並不太想在表格中填寫那麼多個人資料。現時,我們真的是大刀闊斧,我們聽了很多很多意見,包括我們落區與市民談話,我去學校問一些小朋友,為甚麼我叫校長派表格給他們,學生們都不肯取,因為他說爸爸媽媽不想人知道他是低入家庭,因為這個是我們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於是我把這個問題帶回勞福局,決定剔除「低收入」這三個字,重新命名為「在職家庭津貼」來鼓勵就業。這亦是一個進步,在心理上會少了一個屏障。但我們會大量放寬,收納意見,社福界的意見說,例如為甚麼一人不給(津貼)?我們說的家庭,若果是一個人,他們一個人永遠都沒法子取得支援,所以現時我們(讓)一個人也可以申請。另外,(現在)亦有很多具彈性的,你可以看到我們增加了工時,在192小時和144小時中間加多一個階梯是兩者中間──172小時。這些全部都是彈性,加多一些機會給他們,可以有多些選擇,讓多些人可以受惠;金額方面亦增加了,例如小朋友原本是800,現時增至1,000元,全額津貼由1,000元增至1,200元。這些大幅的改善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到很多基層家庭,還有一點,我們找一些非政府機構幫忙,幫助他們填寫,如果那些不懂填(寫表格的),我們會找一些地區機構、社福機構幫忙。一連串這樣的安排,用家會更方便、申請者方便,我相信友善的做法,能夠鼓勵多些人可以申請,這個我有信心會有改善。
 
記者:其實見到這四年來貧窮人口都低於一百萬,都是徘徊在972至996(萬),是否代表總結這四年來,政府做的扶貧措施都只能維持現在貧窮人口,但做不到實際減貧的目的或功效?謝謝。
 
政府司司長:我想這樣看。我剛才說,因為人口高齡化的壓力很大,我們每年有五、六萬的長者,即五、六萬的香港市民進入長者組群,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結構性我們一定要面對,但是我們都是用一個務實的措施、務實的做法,用一些針對性方法來處理,例如我剛才說優化「長者生活津貼」、服務方面要改善、其他措施例如年金等等,我們都希望推出來。但過程中往往是長時間,因為措施實施到推行中間有一段時間。所以這個分析正正只反映出一六年實際數字而已。我相信一七、一八年開始情況有(改善)。但這些數字要一九年才能看到。你明白我意思嗎?所以我們都不能夠純粹看數字,我們反而實事求是,不只說現金,我們在服務方面更加重要,醫療、社福服務方面、院舍、到護服務、社區支援等等,例如護老者培訓、護老者支援,全面都可以令長者生活好些。這是我們的目的。整件事圍繞退休那環節。

(請同時參閱答問全文英文部分。)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13分
即日新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