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十月十四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就貿易和美食車先導計劃與傳媒談話的內容: 

記者:剛才你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人需要「走出去」尋找多些機遇,可否說明你的意思是現在的港商未夠「走出去」,還是未來需要走得更遠?就如你剛才所說,需要前往「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尋找商機,還是甚麼意思?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傳統上,有時候我們會有一個錯誤的概念,以為一提及商機,特別是「一帶一路」時,就一定要走到很遠。近幾個月,我們看得到隨着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全球有超過一百個國家有正面的回應,有一個發展,就是並非所有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商機都是在香港以外發生。舉例說,外國公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最新數字有所回升,回升了百分之二點五,這引證了很多在外國需要由投資帶動和基建帶動的項目,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先在香港開設一間公司,能夠得到香港的法律和專業服務的支援,並可以作為一個起點,這對香港公司的發展和香港的就業均有幫助。

  當全球經貿隨着像「一帶一路」這類建議能夠獲得一個雙向的認可時,我們看到商機是大了;但這個商機不單止需要我們「走出去」,亦要在香港做好很多準備。《施政報告》提出了為中小企減稅和方便營商環境措施,亦要看香港的專業服務能否做到不單只迎合香港公司的需要,亦能夠符合國際的條件;還包括新興行業如何就一些新項目作風險評估,因為我們說的未必是傳統企業去的市場,可能他們會去一些不太熟悉的地方。以風險評估為例,或者以將來一些處理商務糾紛的仲裁為例,這些都可以成為突然需要提前考慮的商業決定,亦可以製造一些商機。所以,當我們看外貿的時候,不可以用以往的方式,只看是否「走出去」或「引進來」,而要立體些去看。

記者:將來香港在國際商貿的定位是甚麼?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香港在國際商貿的定位,從來都是越開放、越具競爭力,香港就越能夠成功。這種商業策略,對我來說是很熟悉的,因為過去幾十年,香港就是透過作為一個十分開放和具競爭力的城市去賺取收入。但如我們縱觀全球,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這樣,即使是發達的地區,即使是我們的傳統貿易夥伴,當中仍然有很多貿易壁壘存在,甚至很多大的貿易夥伴之間,仍然有很多貿易糾紛。我最近出席世貿(世界貿易組織)非正式部長級會議時,看到有一些我們以為很理所當然的多邊貿易議題,都未必能夠透過討論去確立,貿易壁壘仍然存在。
  
  但是,香港沒有因為這樣而改變。我們仍然覺得,香港透過自由經濟、開放和固有的條件,例如健全的法制和穩定的金融經濟環境,能夠成為全球一個最開放、最能夠與他人經商,以及最具創意的城市。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把香港的定位再提升,一方面把固有的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能夠讓新一代的年青創業家有新的商機。

記者:有關美食車,其實還有沒有拆牆鬆綁的空間?會否預期未來會再有新的美食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們剛於兩日前採取了措施,我相信可以解決到的。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5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