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和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委員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九月四日)出席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會議後,聯同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委員李秀恒博士和蘇紹聰博士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多謝新聞界朋友。經過改組後的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今日召開第一次會議。首先我要說,這個委員會一向以來是政府與工商界或企業之間的一個最重要和代表性最廣泛的委員會。新一屆政府尤其重視「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工作,我們希望透過改組後的委員會,作為一個最廣泛的平台,諮詢各行各業對香港經貿政策的意見,尤其是「一帶一路」及大灣區這兩個重要的國家及將來在國際經貿社會上會有很大機遇的課題。

  改組後的委員會,特別加強了各商會及企業的代表,亦特別加強了專業界別的參與,亦有較年輕的企業家。我希望這個平台會成為政府就重要經貿政策諮詢各界的一個最好的平台。我們將來亦可能會視乎需要,繼續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加入。

  委員會在今日的會議談及了兩個相關且非常重要的課題,一個是特區政府如何連同商界一起做好「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另一個是大灣區發展,我們就規劃諮詢大家。雖然這兩個政策分屬兩個不同的政府部門,一個是我們商經局,另一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但我們亦是以「一台多用」的方式,透過這個平台徵詢大家的意見。今日我特別邀請了其中兩位成員一起會見傳媒,一位是李秀恒會長,代表商界企業;另一位是香港律師會蘇紹聰會長,是專業界別的代表。今日的會議上,就「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意見。我綜合了大致的方向,就「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大家都覺得這是香港難得且必須重視及掌握的機遇,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委員都覺得,無論是政府、企業、專業團體,均需要一起做多些工作。

  第一個大方向,是如何將一些政策由國家的層面轉到香港特區的層面,由政府的層面轉到企業的層面,加以落實。這包括如何與中央的不同部委,例如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相關部委,有一個直接對口聯絡,把香港能夠發揮的地方清楚訂明,然後與相關部委相互合作接觸,以至包括省市的層面,都能夠有一個互通、對接及溝通的方式。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合訂方略,就大灣區及「一帶一路」這些政策,與企業及專業界別訂定方向性的策略,例如如何「走出去」。舉例說,「一帶一路」涉及多個國家,哪些地區需要先做,或透過甚麼方式去做;哪些專業範圍我們是優於其他地方,要特別發展;或者相反,哪些地方我們需要加以補足,這是如何制訂策略、方略方面。

  第三方面,大家都提到,因為「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地方可能差異很大,六十多個國家,可能發展水平、法制等都很不同,所以必須留意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不只是個別企業要做,在大環境下,例如區域風險,以至不同國家及個別項目的風險,可以分工合作去做。如大範圍方面,我們可以透過向國家外交部了解區域情況,我們亦可以就不同地區,例如貿發局(香港貿易發展局)做了個別國家的評估;到個別項目時,其實是一個商機,有些專業團體專門做這些項目的風險評估,目的是希望將風險減到最低,並將機遇擴至最大。

  第四項很重要,今早大家在另一場合亦聽到,是項目對接。我們必須掌握項目直接轉為商機時,當如何與企業及專業合作。

  接下來第五項是匯財融資及專業合作這兩方面。匯財融資是指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在匯集資金、集資融資,以至發債等財金工具方面,香港有獨特優厚的條件,正正可以幫助及補足國家在「走出去」時這些項目的發展,並涵蓋其他專業,包括會計、法律、保險,以至我們在會上提到的,如知識產權保護及檢驗檢測這類的專業。這亦有助於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合作時用一個國際標準,讓我們的專業可以「走出去」。

  第六和第七項,在處理這些項目時,有專業團體建議,香港有一個優厚條件,就是將這些項目在香港成立公司立項,作為「走出去」的條件,令這些項目能夠獲得香港的法律專業保障。在共同推廣方面,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香港本身有優勢。另外,我們在品牌、設計、創意等等,也有一定的條件可以加以推廣這些項目。

  最後兩項是人才培訓和匯集。很特別,會上二十多位委員,很多人發言提及香港需要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多些培養人才。這正正反映出,大家從不同專業範圍和企業範圍看到,香港面對商機時極需要多些人才。這些人才除了長遠在教育方面培訓,亦可匯聚全世界的精英,用香港本身優厚的條件吸引他們來港,因為這類的專業要在世界水平之上。所以,人才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努力。

  最後,今日談到可以幫助香港立足於灣區而順勢拓展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工作,一方面鞏固香港固有的條件,甚至擴大香港本身的能力和經濟實力,人才的財富,亦能連接世界,掌握國家「走出去」的機遇。

  這大致上是今日委員會給予政府的意見。我們會按照這幾個方向做原先已提出的工作,例如從國家層面,我們希望簽訂雙方的合作協議,亦會和相關的中央部委,尤其是以發改委牽頭作為對接的單位,並繼續聯同所有商會,透過剛才所說的委員會、貿易發展局、其他機構和專業團體多做這方面的推廣工作,尤其是向年輕人、年輕企業家、年輕專業人士,這方面都是委員會希望政府可以多做一點的。我說到這裏,看看兩位有甚麼補充。

李秀恒博士:作為業界代表之一,我們覺得今屆政府相當重視如何發展經濟。以往社會好像沉迷政治,爭拗亦較多,這個委員會可以集合各個政策局和各個不同界別的人士,我相信對香港的經濟、未來的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

  我第一次見到幾個政策局一起參與,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實際上,在很多事情上大家都息息相關,所以希望各位局長和同事可以了解,方便日後執行。

  各個不同行業在委員會均有代表參加第一次會議,除了工業界,亦有銀行金融界、專業人士,以及很多不同界別的人士,實際上一環扣一環,大家都是息息相關,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

  另外,最令我們關注的是,目前我們有兩大機遇,一個是「一帶一路」,第二個是大灣區,如何發展呢?就「一帶一路」來說,實際上跨越很多個國家,有些國家我們很熟悉,但這些國家實際上關上了門,它們很多政策不開放,很多事情不透明。跟隨着國家政策,香港政府亦和個別國家商討,希望它們為我們打開大門,讓我們商界可以進入這些國家。

  往這些國家投資,有與會人士擔心語言會否不通,文化是怎樣,宗教亦是關注點,特別是一些伊斯蘭國家,它們的金融、人口和市場相當龐大。香港在這方面,投資向來集中大國如歐美、日本這些很成熟的市場。但現在大家看到,中國也很重視金磚五國,實際上未來的經濟要有大增長,都是靠這些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商界期望有這些機會一同去發展。

  在此我分享一下,我近期除了到過中亞三國,亦剛到過烏克蘭,我們對這些國家感到相當陌生。我過關時拿着香港特區護照,雖然不用簽證,邊檢人員還是摸不着頭腦。香港人甚少接觸這些國家,但這些國家有人才,大學生相當多,他們的工資相當低。另外,這些國家亦有很多傳統金屬的技術、鍊鋼技術、機械技術、發動機技術,諸如此類,相當成熟,正好補足我們工業界。我們很多時都渴望達致高增值,做多些科研工作,我相信這方面會有機遇。

  大灣區方面,雖然廣東省發展成熟,我們希望透過政策,政府和發改委制訂很多政策,如何將香港的優勢突顯出來,不用大家惡性競爭,大家資源互補互用,互相有利發展,我相信這對我們今後再進一步投資內地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蘇紹聰博士:首先多謝香港政府和局長今次把委員會成員的組成涵蓋很多其他業界,包括專業界別。香港律師會本身就「一帶一路」做了兩年的工作,當時我們自己單打獨鬥,現時有政府支持,多些這類委員會,當然對我們有幫助。「一帶一路」方面,過去我們都做到一些較大型的項目,在六十五個沿線國家中,我們與大約二十多個國家有協議,可以吸納當地的律師來香港。國家的定位,已把香港定為提供法律、仲裁和解決爭議的中心。所以,在這個發展大方向,我們必須吸納多些這方面的人才來香港,提供服務。就這方面,我們很有信心日後可以透過這個委員會的討論,可以把大政策落實為小政策,再針對性地讓大家更清晰了解政策真正可提供的機會。

  就大灣區方面,我本人認為這對香港來說更加密切,因為地理原因和文化背景的關係,對香港的整體益處可能更顯著。就這個課題,我們曾經提出,整體來看大灣區的設計,其實是希望大灣區作為一個平台,將來在國際平台上競爭,這一定會牽涉那九個城市與香港、澳門的融合。在融合方面,人才的融合是必然的。由於國內對香港的專業界別的能力和水平非常欣賞,所以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大灣區的發展方向,能夠有多些渠道可以容許香港的專業界別,包括律師、會計師等,到大灣區參與建設。就這方面,我們需要香港政府幫忙向國家表達意見,例如人才交流、資歷互認,怎樣容許更多香港的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執業,透過執業,他們可以為大灣區發展進一步貢獻他們的專業能力。

記者:局長,剛才你提到很多關於工商貿易的大計,但現時在眼前,簡單如摩天輪的營運都出現問題,政府明知舊營辦商不能繼續經營,新營辦商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才可以重新興建摩天輪再營運,既然是這樣,單單你說兩個新舊營辦商要以大局為重,而沒有任何其他實際措施確保沒有真空期或交接順利,政府這樣做是否失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今早我就這問題已說得很清楚,在工作範圍內,發展局一直有與新舊營辦商協議。從旅遊方面,我們亦有參與協作。問題的癥結在於新舊兩個營辦商能否做到無縫交接,現時看來是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正本歸源處理這個問題,我今早會見傳媒時已說得很清楚,亦籲請兩個營辦商,一方面當然要尊重合約或條款的精神,但亦要以香港整體的利益,以及他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應該互相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兩個營辦商可以商討,但政府是否有角色,例如是否可以用公帑購買相關的硬件或地基,讓他們的交接期可縮短?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認為要多方面去做。就這個工作,我知道發展局一直和兩方面一同合作,各樣的方式都要做,但當然要尊重我剛才所說的條件。
 
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2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