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資深大律師、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和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今日(七月二十六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就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一地兩檢安排會見傳媒。以下是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律政司司長︰陳(帆)局長有些說話想跟大家說。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好的,我想剛才大家留意到有市民致電表達對「一國兩制」、《基本法》的擔心,亦某程度上懷疑袁(國強)司長有沒有用良心做這個工作。
  
  我在這裏希望趁機會說說,雖然我參與這個工作大概一個月時間,在過程中我可以和大家說說少許觀察。在過去多年的工作,最近一個月我親自見到袁司長不單有承擔、有良心,而且非常有堅持的。我們和內地的討論、交換文件、甚至我們內部工作文件,袁司長都是有堅持:他對每一個文本的每一段、每一行、每一字重複看過,他同意後我們才去做進一步工作。所以我希望市民大眾不要太情緒化,亦不要太政治化看待一個跨境交通運輸基建。因為高鐵在當今世界已經是發展的潮流,不單運送人的軀體,甚至貨物,其實是一個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的載體。
 
  高鐵(香港段)的功能不單便利民間往來,亦加強經濟聯繫,以至促進商貿、旅遊事業的發展。旅遊事業是香港四大支柱之一,我們每年由海外到香港的旅客,有七千多萬(人次)。我們香港市民,我說的是香港市民,每年到內地工作、旅遊、進行商務,其實數目是非常龐大。以去年一月至十一月來說,有八千二百多萬人(次),如果我們將(數字)化為整年(計算),是接近九千萬人(次)。內地旅客來香港(的數字),如果(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資料,每年是有四千二百多萬人(次)。所以基本上高鐵(香港段)對香港的經濟長遠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在這方面可以從一個踏實一點,操作上的角度去考慮一地兩檢的問題。為甚麼呢?因為這裏有幾十位朋友,如果我們坐高鐵(香港段)的列車,是每一列車有579名乘客。如果我們要兩地兩檢,舉個例子即是說,在第二個關口我們要提取所有行李下車,對老人家、小朋友方不方便呢?如果在579名乘客中,有部分乘客證件有問題、身體不舒服,這樣列車等不等待他們才「開車」?等待的話令其他人也在等待,不等待的話又好像置諸不顧,所以一地兩檢帶來的實際功能,實際對旅客的便利,事實上是不容置疑。我在這裏說得差不多了,希望遲些有機會再和大家說說高鐵(香港段)在便民、利民和對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或者看看現在大家有沒有甚麼問題?
 
記者:司長,你剛才說過不介意有一個正式的法律途徑去處理這問題,是否預期或甚至正等待一定會有司法覆核?是否認為現時的法律框架,方案是否足夠堅實去通過司法一關?
 
律政司司長:第一,剛才提及,我們現時處理高鐵一地兩檢,有不同層面,有法律問題要處理,亦有其他的觀感,或信心,或政治的問題要處理。就法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用香港法律制度下現有的途徑處理。我們不可以控制市民提出任何司法程序,我們可以做的是尊重市民行使他們的權利,而當有司法程序展開時,我們亦會根據司法程序處理。反而我有個看法,就是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無論法律問題又好,其他問題又好,(社會)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反而一個社會沒有不同意見,才是不正常。當有不同意見時,最重要是如何做到和而不同,以及跟從既有程序解決或處理這些分歧。所以你說,法律上有不同意見,我們可以以法論法,以法律途徑處理。就其他方面的,譬如經濟效益,大家有不同意見的話,我們可以拿數字,可以拿客觀的證據出來,大家討論。最希望的是大家可以理性、客觀去看今次一地兩檢的問題,而不是將整件事過分政治化,甚至將某些議題妖魔化,這不是一個恰當的做法。正如我剛才在節目最後說,客觀上已建造高鐵,要處理的是一個很現實的通關問題,現實上就是社會上有人希望可以盡快使用這麼便利的高鐵來回香港和內地,無論任何原因,所以這問題是香港要面對、要處理的問題,我希望大家可以用一個理性的態度處理,不希望再有任何一個過於政治化而令香港再一次出現其他撕裂,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以一個理性的角度處理這問題。
 
記者:司長,你多次講到希望在香港的制度下處理,但上次DQ案最後也要人大釋法,今次事件有否擔心中央為了要趕及下年三月(第三季)通車,有可能就此事主動釋法?
 
律政司司長:第一,昨日在記者會上我說得很清楚,我們沒有計劃要求全國人大常委就今次進行一地兩檢釋法;第二,今次一地兩檢事件和宣誓事件完全是兩回事。今次一地兩檢無論是由原先的規劃到決定興建、到政府在二零零七年《施政報告》提出會積極研究一地兩檢,所有都是由香港方面提出,我們希望中央配合和支持我們去做這件事,所以在事件的本質上與宣誓事件完全是兩回事,所以我不擔心今次會再出現釋法事件。多謝大家。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