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六月七日)出席《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記者會的開場發言全文:
 
  歡迎各位傳媒朋友來到今天公布《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的記者招待會,亦歡迎正在收聽或收看的市民。
 
  政府在二○一四年年底開展為期兩年半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對重鐵以外各種公共交通服務的角色和定位作一次全面及有系統的檢視。目的是在重鐵網絡按照《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規劃進一步擴展下,優化公共交通布局,鞏固基礎,以確保能維持長遠、均衡、便捷、多元及可持續的發展。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分為《角色定位檢視》及《專題研究》兩部分。早前,我們已先後就全部八個《專題研究》課題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作出匯報,當中涉及專營巴士服務水平、校巴服務、公共小巴數目及座位上限、的士服務、渡輪服務及如何更方便殘疾人士使用公共交通等。《角色定位檢視》的部分亦已完成。我們今日公布整項研究的綜合報告。
 
  政府一向奉行公共交通為本、鐵路為公共交通骨幹的政策。除專營巴士為路面集體載客運輸工具外,政府亦銳意發展其他的公共交通服務(包括公共小巴、非專營巴士、的士、渡輪及電車),在補足鐵路服務及專營巴士服務之餘,亦讓市民有多些出行選擇。在二○一四年一項國際調查中,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在80多個城市當中排名第一,效率優越。現時每日使用公共交通服務出行的比率達九成,為全球各城市之冠。
 
  香港公共交通發達的成功要素主要有兩點:
 
(一)成本效益高,服務快捷可靠,這有賴公共交通服務一直是在政府合理監管下以商業原則經營;以及
 
(二)公共交通多元,這有賴公共交通多年來經實踐形成的生態平衡一直得到維持,使各營辦商可各自發揮所長、功能互補,而乘客亦可有所選擇,各適其適。
 
  今次研究充分肯定這兩項成功要素,並透過報告中臚列的措施加以強化。

  報告內列出多達67項措施,當中,14項屬新措施、33項措施為早前在研究過程中已公布、現已有清晰時間表落實,其餘的20項措施已在研究進行期間先後落實推行。今日我會重點介紹幾項市民大眾較爲關注的課題。
 
  先講每天載客達410萬人次,佔公共交通比率三分之一的專營巴士服務。我們會採取多項措施強化專營巴士作為路面集體載客工具的角色定位。配合推展巴士路線重組的工作,我們將探討增設巴士轉乘站,並進一步推展巴士優先使用道路的既定政策,研究增設巴士專線以及延長一些現時巴士專線的實施時間。
 
  我們鼓勵專營巴士公司研究以試驗形式推出兩項新服務,為市民提供新選擇:(一)在繁忙時段推出長途巴士新型服務。這新服務的特色可以是加寬座位、不設企位、停站較少、車廂配備更全面;(二)在新界個別目前屬於人口密度較低但有增長潛力的地區,引入中型單層巴士服務提供來往交通樞紐的短途穿梭服務。這兩項措施的細節(包括路線及收費)待定,營辦商可提出具體方案。
 
  輕鐵方面,它是元朗及屯門區內重要路面軌道交通工具以及接駁西鐵,目前每天載客約49萬人次,其對新界西北交通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我們會採取多項措施強化其角色定位。除了早前已公布港鐵將購置額外10輛輕鐵車輛以擴充車隊外,我們亦提出短、中、長期措施提升輕鐵的載客量,回應區內持續增長的交通需求。當中包括短期內重組部分輕鐵路線及調整繁忙路口的交通燈號;中期而言,研究改善較繁忙路口的設計,以增加輕鐵行車效率;長遠而言,研究改善輕鐵元朗大馬路段的長遠運作模式,以及研究是否需要興建新重鐵線連接新界西北及市區,以補西鐵及輕鐵的不足。
 
  公共小巴方面,為了提升小巴整體載客量去應付尤其在繁忙時間的需求,我們建議自一九八八年以來首次增加公共小巴座位上限,由16座增加至19座。我們已在今年四月向立法會提交修例草案,現時在審議階段。待修訂法例獲通過及生效後,公共小巴營辦商可因應實際營運情況及乘客需求,自行決定增加旗下的小巴座位。我們並促進港鐵與專線小巴轉乘優惠,及作出改善小巴經營環境的多項措施。 
 
  近年社會上對的士服務極為關注,改革個人化點對點公共交通服務已迫在眉睫。政府認為,提升的士服務須雙管齊下——既引進小量專營的士(約600輛),亦改善現有18 000多輛普通的士的服務水平。為回應市民對質素較高的個人化點對點服務的新需求,我們建議下屆政府以我們早前建議的專營的士方案作基礎,制定法案施行。專營的士的特色是以專營權模式營運,以解決現時的士營運模式對於長期確保服務質素的局限,並能引入最新方便乘客的服務特色,包括「網約」服務。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致力改善現行的士服務質素及經營環境,並透過全面改組現行運輸署下優質的士服務督導委員會,加強與業界及其他重要持份者的互動合作。增設專營的士不表示政府不重視現有的士的角色;提升的士服務仍有賴業界和政府合力去推動的士營運改革。
 
  在提升各項公共交通服務的同時,政府會致力落實「無障礙運輸」的理念,並敦促各公交營辦商採取主動,以促進共融交通。我們在報告中亦提出一些措施進一步照顧長者及殘疾人士的不同出行需要。例如,就行動不便的人士而言會有一系列新措施便利他們使用公共交通服務:(一)港鐵公司將在三個目前未設有連接地面與車站大堂升降機的車站加設升降機或樓梯旁設置垂直升降台;(二)政府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巴士站加快安裝座椅;(三)專營巴士公司開始引入兩個輪椅泊位的巴士作測試以及探討開辦往來醫院巴士路線;(四)專線小巴營辦商引入低地台小巴作試驗及在所有新登記的專線小巴配備中門梯級、額外扶手等;(五)將來新的專營的士營辦商的車隊須至少一半是引入可供輪椅上落的車輛等。就視障人士而言,港鐵公司研究在石硤尾站試行透過引路徑提供語音資訊系統、各專營巴士公司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發放語音資訊及實時到站資訊,以及在遷移或取消的巴士站加上凸字問號及點字電話號碼等措施。而長期病患人士亦可攜帶氧氣瓶乘搭專營巴士。政府會繼續留意科技發展及採用合適的最新科技,以進一步提升長者及殘疾人士的出行便利。
 
  研究報告内的措施會透過現行政府監管公共交通服務的機制架構施行。各項措施落實後將有助鞏固重鐵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務在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角色,促使各服務能長遠健康發展,彼此更能優勢互補,令市民可以享用高效率和覆蓋面廣的公共交通網絡、多元的公共交通服務、及更便捷、更環保及重視「無障礙運輸」的公共交通服務。
 
2017年6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5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報告記者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