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從內地來港定居的少年人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從內地來港定居的少年人(即10至19歲的人士),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從內地來港定居的少年人數目;

(二)該等少年人現時在港的數目;

(三)過去五年,各政府部門有否就該等少年人面對的各種適應問題(包括文化差異、心理健康、歸屬感等方面)進行專項研究;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現時各政府部門有否向該等少年人提供特別支援,包括協助他們解決適應問題的支援,融入香港社會;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多年來,特區政府各相關決策局和部門(局署)會按其政策範疇為內地新來港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切合他們需要的各類支援服務。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相關局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根據保安局的統計資料,過去五年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前往港澳通行證》(下稱通行證)來港定居人士的數目(註)如下:
 
數目   數目
二○一二 5 716   二○一五 5 197
二○一三 5 215   二○一六 10 538
二○一四 5 208      

(二)政府統計處沒有過去五年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通行證來港定居人士的現況的統計數字。然而,政府統計處的二○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搜集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數據(包括分齡資料),有關統計數字將於今年年中備妥。

(三)及(四)各局署為內地新來港青少年提供的支援服務如下:

融入社區
----

  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為內地新來港人士(包括青少年)提供協助他們融入社區的支援服務。主要服務包括推行「地區為本融入社區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在內地新來港人士聚居的地區舉辦各類認識社區活動及設立互助網絡等;透過「大使計劃」,安排與內地新來港人士背景及經驗相近的過來人擔任大使,主動接觸內地新來港人士,介紹各類公共服務,及如有需要,轉介個案給社工跟進;在內地推行「期望管理計劃」,為正在申請通行證的人士舉辦活動,讓他們多了解香港的實際情況;對內地新來港人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服務需要,並把季度調查結果上載民政總署網頁供有關局署、非政府機構和本地團體參考;以及統籌各有關局署和非政府機構,定期更新及出版「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等。

教育支援
----

  教育局協助新來港的學童融入本港社會及克服學習困難。家長可選擇讓他們入讀主流學校前修讀全日制的「啟動課程」,課程為期六個月,內容包括中文、英文、學習技巧及社會適應。至於選擇直接入讀主流學校的絕大部分新來港學童,他們就讀的學校亦可運用「校本支援計劃津貼」為校內新來港學童舉辦校本支援活動,如開設補習班、籌辦迎新活動及輔導活動等。教育局亦資助非政府機構在周末或晚上開辦60小時的「適應課程」,協助已入讀主流學校的新來港學童認識社區、了解本地文化及掌握基本學習技巧。此外,學校亦可靈活運用教育局提供的各種資源,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及協助他們融入學習生活,全方位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需要。如他們在學業、社交、行為和情緒發展上遇有困難,可向駐校社工或學生輔導人員尋求協助。社工及輔導人員會按學童的需要提供協助,在有需要時將個案轉介其他服務單位,安排適切的服務。

就業培訓
----

  15歲或以上的內地新來港青少年可按需要及興趣,報讀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提供的約700項課程,例如「青年培育計劃」。再培訓局亦有為內地新來港人士提供一項全日制就業掛鉤及四項半日或晚間制通用技能培訓專設課程。這些課程內容涵蓋個人素養及求職技巧、基礎廣東話及英語、認識繁體字及社區資源等,幫助新來港人士認識本地就業市場,提高學員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協助他們掌握求職技巧和建立積極的工作態度。此外,新來港人士可使用再培訓局專門設立的「起步站」兼職空缺轉介平台服務,以及位於多區的「ERB服務中心」和「ERB服務點」所提供的各項培訓及就業支援服務。

  勞工處推行「展翅青見計劃」,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離校青年人,提供全面的職前及在職培訓。為照顧有特別就業需要的青年人(包括新來港青年人),勞工處於「展翅青見計劃」下推出特別項目--「職場特訓班」,透過提供個人化的就業輔導、別具彈性的職前培訓及配套服務,協助這些青年人認識自我和職業志向,以及提升就業競爭力。

福利服務
----

  社會福利署(社署)及非政府機構營辦分布全港各區的65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兩間綜合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市民(包括內地新來港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一系列預防、支援和補救性福利服務,包括輔導、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義工訓練、支援/互助小組及轉介服務等。社工會全面評估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並透過及早識別及介入、整合服務和與其他服務持份者保持夥伴關係等策略,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服務。

  此外,社署與非政府機構合作,透過在鄰舍層面設立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在社區上提供不同的青少年服務,包括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服務等,協助和培育青少年成為社會上成熟、有責任感和有貢獻的成員。現時,全港共有138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為青少年(包括新來港的青少年)提供輔導及支援服務、培養社會責任及發展個人潛能等活動。由於青少年的需要多樣化及不斷轉變,營辦青少年服務的非政府機構除提供發展、支援及教育活動外,更透過跨界別及跨部門協作,制訂工作計劃及服務優先次序,提供及時的支援和介入服務,照顧兒童及青少年的需要。

  社署亦資助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國際社)提供跨境社會服務,協助因地域分隔而出現個人及家庭問題的人士,包括內地新來港青少年及其家長、中港婚姻家庭的在港子女等。國際社在羅湖管制站及入境事務處人事登記辦事處,主動接觸新來港人士,向他們提供綜合的社會服務資料及主流服務轉介。國際社的「抵港一線通」與社署熱線聯繫,如有需要,新來港人士可透過社署熱線聯絡國際社的社工,以便社工提供適切的協助及跟進他們的服務需要。
 
  各局署為內地新來港青少年提供各類適切的支援服務,並不時檢討和改善服務。在籌劃這些服務時,相關局署會進行合適的政策和服務需求分析和研究。

註: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六年,每年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通行證來港定居人士的數目由4 396人至18 675不等。
 
2017年5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