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育局局長談基本能力評估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四月十日)在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前與傳媒談話的內容:
 
記者:局長,留意到有些學校為了BCA(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舉行mock exam(模擬試),亦有學校為了提升小三學生的中英數基本能力而要求學生在星期六回校補課。請問教育局會否覺得之前一直提及「不操不忙」的政策未能落地,學校還是不聽你們的指示?
 
教育局局長:就有關報道,以我理解,大家很關心有沒有操練的情況。我再次強調,學校、校長、老師、家長現在都很關心,亦盡量令學校環境能夠提供學與教令學生進步之餘,不會有重複機械式的操練情況。我有留意到個別報道,我們都很關心,並即時與有關學校聯絡,校長亦即時回應,他們也很關心。大家都覺得很無奈。我舉一個例,例如所謂的模擬試、模擬測試,一年四次,學校為小三、小六、小五年級做的,是經常做的,不是針對任何情況,而是作為學習的一部分。若突然在顯微鏡下放大數十倍,這對學校來說並不公道。學校和家長在日常的溝通中,大家都關注如何幫助同學加強學習能力,能夠學業進步,純粹是這些字眼。所以今次抽出來講,學校也覺得不好受。另外一點也是重要的,大家要留意,傳媒報道的三份文件,若有留意,全部都是發給家長。在二○一五年年底,我們希望所有學校、所有家長,大家努力就家課進行周年檢討。大家能夠在互信、互助、互相協助及配合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免操練,也不應該有機械式操練,在這方面加強。在這背景下,整體來看,全部文件都是發給家長,這引證學校真的很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在家長配合和明白下才進行各個有關學與教的措施。我們很希望社會人士,也希望傳媒幫忙,學校很認真處理有關的操練問題,亦希望能聚焦地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探討有操練的原因,大家一起合力解決問題。而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或BCA,已不再是、也不應將它與操練的背景掛勾。
 
記者:局長,為何今日的教育事務委員會只是單方面邀請二十多名非官方人士發言?挑選準則是甚麼?會否令今日的事務委員會會議可能只會聽到單方面支持BCA的意見?
 
教育局局長:大家記得在前幾次的會議,特別是上一次會議,大家在討論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和了解。在過去幾個月、如同過去一年多,我們與各有關持份者保持密切聯絡,最近這幾個月,我們與18區家教會(家長教師會聯會)和家長的聚會都特別針對這方面的討論。我的理解是,教育事務委員會希望有機會就參與2016試行研究計劃(小三)的50間學校的經驗,很多人仍然未能夠很明白,就自己的感覺給予意見,所以今次特別邀請他們出席,親身、中立、客觀講述自己對試行計劃的實際經驗,為今年五、六月舉行的全面研究計劃打好基礎,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下參與,純粹是這樣的目的。至於其他討論,正如我所說,在不同場合我們都有處理有關不同持份者的溝通,這個會持續進行。
 
記者:局長,剛才提到50間學校,當中是如何挑選23位代表出來?
 
教育局局長:其實我們只是希望有多些代表性、邀請有關的學校參與,我真的很感謝這20多位、來自11間學校的老師、校長和家長,用私人時間出席今日的會議,能夠切身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經驗,純粹是這樣的背景,沒有特別挑選哪一位,因為他們都一定要有2016試行計劃的實際經驗。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43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