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一七年世界衞生日」籲正視抑鬱症情況(附圖)
************************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今日(四月七日)指出,本港每100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每十名長者便有一人有抑鬱症徵狀,然而超過一半抑鬱症患者沒有尋求任何精神健康服務的協助。她提醒市民,抑鬱症是可以預防及治療,任何人士如懷疑患有抑鬱症應及早尋求協助。
 
  陳漢儀醫生在「二○一七年世界衞生日」記者會上檢視香港抑鬱症的情況。四月七日被訂為世界衞生日。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每年會選定一個重要的公共衞生課題為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抑鬱症。
 
  抑鬱症影響各年齡及各行各業人士。根據世衞的資料,全球有超過三億人患有抑鬱症,佔全球人口的4.4%。抑鬱症患者在二○○五年至二○一五年間增加18.4%,而抑鬱症是世界引致殘疾的首要原因,也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重大因素。據估計,每年由於抑鬱症及焦慮症導致的全球經濟損失達一萬億美元。
 
  香港情況方面,根據一項本地研究,成年人的抑鬱症一周患病率為2.9%,風險隨年齡增加,當中66歲至75歲人士的患病率達4.7%。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數字,本港接受精神科專科服務的抑鬱症患者數目,由二○一一/一二年度的48 900宗,上升至二○一五/一六年度的61 100宗,反映抑鬱症帶來的醫療負擔日趨嚴重。
 
  陳漢儀醫生指出:「抑鬱症是引致自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回顧二○一一至二○一五年香港死因裁判法庭的自殺個案,在已知悉是否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個案中,約有三至四成患上嚴重抑鬱症。於二○一五年,約有三成自殺個案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而有本地研究顯示,有抑鬱症病徵的長者的自殺死亡風險是沒有抑鬱症病徵的長者的2.2倍。」

  陳漢儀醫生表示,為響應今年世界衞生日及其主題「抑鬱症」,衞生署今日起以「抑鬱你我齊面對 同心同行衝過去」為口號,展開宣傳和公眾教育運動,以帶出兩個重要信息,並根據「好心情@HK」計劃所倡導的三大元素,即「與人分享」、「正面思維」及「享受生活」,提出建議。

  她續說:「第一個信息是『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走向康復的第一步是跟信賴的人說出感受,患者亦應尋求專業協助及持續運動,運動已被證實能有效預防及控制抑鬱症。第二個信息是『當你身邊的人患上抑鬱症,你可以協助他們康復』,在支持抑鬱症患者的同時,你亦應妥善照顧自己。」

  是次運動的四個主要合作夥伴,即香港心理衞生會、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香港心理學會及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亦派代表在記者會上講解抑鬱症的性質及治療,以及現時為抑鬱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的社區支援。

  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何惠娟指出,全港18區設有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這些中心由多元專業團隊組成,提供免費的一站式、以地區為本的社區支援和康復活動予當區居民,包括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抑鬱症患者及家屬。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主席顏寶倫醫生建議,受情緒問題困擾的病人可以先向家庭醫生求助,家庭醫生會為抑鬱症患者協調醫療所需,提供全面及持續的照顧,同時會關顧及支援患者家人。

  香港心理學會候任會長張傳義博士解釋,與抑鬱症有關的自殺警號包括無助和絕望、感到沒有價值和沒有意義、魯莽行為、談論殺害或傷害自己、突然從極度沮喪變為表現平靜和快樂、突然變得煩躁不安或衝動。抑鬱症患者可以向合資格的精神健康專業人士求助,透過心理治療有效地協助患者獲得頓悟及於思維、行為和情緒等層面產生改變。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醫生則表示,跟日常遇到的情緒低落或悲傷不一樣,抑鬱症是有生理基礎的,並不單是心理問題。各種因素可令人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失衡,影響情緒、動力及思維等。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只需接受社區治療,嚴重抑鬱症、具嚴重自殺傾向及自我忽視的患者則可能需要住院治療。此外,較新的抗抑鬱藥有較少副作用及更好的耐受性,但這些藥物並不會即時發揮效用,患者應按醫生指示服用。

  另外,兩名抑鬱症康復人士在記者會上分享他們發病至康復期間的心路歷程,「好心情@HK」計劃大使鄭秀文亦透過宣傳短片,呼籲大家積極面對抑鬱症,以響應「二○一七年世界衞生日」。此外,超過六十間合作夥伴及機構支持是次運動,共同提升市民對抑鬱症的認識。

  市民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可瀏覽「世界衞生日」專題網頁(www.chp.gov.hk/whd2017)。「好心情@HK」Facebook專頁(fb.com/joyfulathk)將會推出一系列抑鬱症資訊,歡迎市民「讚好」及分享。
 
2017年4月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4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中)、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何惠娟(右一)、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主席顏寶倫醫生(右二)、香港心理學會候任會長張傳義博士(左一)和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醫生(左二)今日(四月七日)在二○一七年世界衞生日記者會上檢視本地抑鬱症情況,以提高市民對預防和治療抑鬱症的意識。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前排右七)、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何惠娟(前排右五)、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主席顏寶倫醫生(前排右六)、香港心理學會候任會長張傳義博士(前排左六)和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公共關注委員會主席麥永接醫生(前排左七)今日(四月七日)與二○一七年世界衞生日宣傳及公眾教育運動支持機構的代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