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出席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大學社區合作-推動可持續社會發展」分享會及晚宴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三月三十日)出席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大學社區合作-推動可持續社會發展」分享會及晚宴致辭全文:
 
陳主席(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陳子政)、唐校長(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教授)、 阮副校長(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阮曾媛琪教授)、石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任婉雯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學院發展)任婉雯博士)、Professor Roy Chung(香港理工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教授)和Cecilia(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各位理工的同學、各位社福界的朋友、政府部門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首先要多謝Angelina邀請我出席今晚這個盛會,一接到邀請我就答應來,為甚麼呢?因為理工大學是最吸地氣的大學。為甚麼我這樣說呢?因為我做了九年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理工大學的所有活動我能夠去的都會去,因為它們多與民生息息相關。故此,我說理工大學既是學術的橋頭堡,亦是結合關愛、應用知識的教育典範。

  今日的專題講座,我會就大學與社區建立緊密夥伴關係以支持社會持續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政府在這方面的角色,以及對大學社區合作的期望。

  香港的大學教育經過百年發展,時至今日,高等院校不但是創造知識、啟發思考的殿堂,更擔當跨界別合作、連繫社區的角色。以下,我希望藉着分享會這個難得機會,與大家談談政府如何支持大學透過服務研習(service learning)結合學術知識和社區服務,讓同學走進社區,活學活用,回饋社會,這個才是真真正正大學的主要角色。此外,我也會談及政府如何促進大學與社會各界的跨界別合作,達致互惠互利。

服務研習
 
  首先,我要說說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對教育的資源投入和長遠承擔,多年來都是政府經常開支的主要範疇。自二○一二/一三年以來,教育經常開支在五年間累計增加接近三成至786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百分之二十一。我時常對人說現時政府每日一百元的開支有二十一元是放在教育,十九元放在福利,十七元放在醫療。你可以看到教育持續多年來是我們最重要、重大的一個投資,是投資我們香港的未來,投資於我們下一代。教育經常開支當中,專上教育經常開支佔教育經常開支百分之二十六,預計為207億元,這個數目是不少的,當然還未計算其他很多資源。較本屆政府開局時即是二○一二/一三年的158億元增加超過三成。這個升幅是相當明顯的。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八所院校都有為學生提供服務研習的機會 (service learning)。經過多年推廣和發展,服務研習不但可令同學學以致用,在服務過程中「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也可增強同學的社會責任感,令學生及社區都能達到「互惠」之效。尤其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服務研習已廣為香港高等教育院校採納為培育學生的模式,除了將服務研習定為必修課及頒授學分外,也把涉及學術單位的跨學科合作應用到服務研習上,務求充分發揮服務研習對學生和對社會的積極作用。
 
  理大在這方面是先行者,校方要求同學在畢業前必須完成四十小時的服務研習課程,而課程涵蓋的義工服務,往往都能配合同學的學習所長,例如修讀康復科目的同學會協助殘疾人士安裝義肢,務求令服務與同學的學習目標緊密結合。此外,服務研習涉及的範圍並不限於香港,有時候甚至擴展至世界各地,例如利希慎基金為理大的海外服務學習交流提供獎學金,資助理大同學到海外大學進行至少一個學期的服務研習,可見大學的視野環抱全球,服務研習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全人教育。我衷心感謝利希慎基金,希望基金能繼續支持理大這些服務。
 
  理大近年進一步與社福界合作,推行社區服務計劃,聯同社會福利署、社福機構和學校合辦「理有『深』社區服務計劃」,鼓勵同學透過所學的知識及技巧,為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提供義工服務,包括長者服務、科技及教育、健康護理、社區共融、關懷探訪、家居環境改善等。
 
  理大也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在二○一五年於油尖旺區和九龍城區,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理有心」社區服務計劃。這項計劃由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的政府部門、非牟利團體、學校及地區組織合作推行,旨在協助少數族裔及新來港人士融入社區、以綜合醫療保健服務幫助有需要的長者、改善弱勢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改善生活環境。
 
促進大學科研成果融入社區和商界
 
  在這方面,政府致力鼓勵和促進大學進行應用研究,即透過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fer),把大學的研究結果開發成創新技術和產品,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創造就業機會,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例如由理大研發,可在數秒內調整尺寸,實現過百種人體身型的智能試身模特兒i.Dummy,以及可望恢復中風病人部分活動能力的機械手等創新技術和產品,都是其中的表表者。
 
  此外,政府又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促進把大學科研成果融入社區和商界。基金自一九九九年成立以來,已撥款約119億元資助逾5 800個項目,當中不少是大學開發的科研項目。
 
  我們也推出了多個專門為大學科研而設的計劃,推動大學與社會合作。創新及科技基金旗下的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旨在加強本地大學與私營公司的合作關係,至今已批出300個項目,涉及資助金額3億5,000萬元。
 
  政府已在二○一四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向六所指定大學提供每年上限為400萬元(即共2,400萬元)的科技創業資助,鼓勵大學進行下游研發,把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計劃自推出以來,已向大約120家初創企業提供資助,當中一半已在市場上推出產品或服務。今年,我們會再接再厲,繼續向每所大學提供每年最多400萬元資助,為期三年。
 
  我們最新的資助對象是院校的中游研發計劃,目的是鼓勵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從事更多應用研究,供下游研究或產品開發,將提供的資金款額高達20億元。我們會繼續支持大學進行研發,重點研究領域包括機械技術、智慧城市和老年化問題等,以回應社會現時的發展需要和未來的挑戰。
 
總結
 
  大學與社會息息相關,大學與社區加強聯繫,有賴大學、商界、非牟利團體、地區組織、慈善機構和政府等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各展所長,才能夠群策群力,建立跨界別的協作網絡,達致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政府會繼續充當推手的角色,通過社會福利署、創新科技署及各區民政事務處等部門,在不同層面促進各方的聯繫。我們也提供跨界別合作的平台,通過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攜手扶弱基金及兒童發展基金等資助計劃,推動政府、工商界、社福界及民間社區組織一起建設和鞏固社區網絡,促進社會共融。
 
  最後,我在此祝願理工大學本着「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繼往開來,在未來的日子於學術科研、培育本地人才等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我剛才觀看大會展板時,想起我們在上星期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獲得財委會批准,在下學年開始向每間中學撥二十萬元,小學則十五萬元,推重STEM教育。我剛對陳主席和校長說,理工應該主動去與學校建立合作關係,讓學生亦可以在大學生身上學習,促進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我希望明年再來食飯時會有更多人出席,因為到時會可能包括中、小學學校代表參與這個活動。
 
  祝大家身體健康,理工大學前程萬里,為香港未來發展繼續努力。多謝大家支持理工的發展。
 
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06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三月三十日)晚上在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大學社區合作-推動可持續社會發展」分享會及晚宴上致辭。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三)今日(三月三十日)晚上出席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大學社區合作-推動可持續社會發展」分享會及晚宴,並與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右二)、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陳子政(右三)、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教授(左二)、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阮曾媛琪教授(左一)和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右一)合照。

網上廣播

政務司司長出席香港理工大學八十周年「大學社區合作-推動可持續社會發展」分享會及晚宴